本报讯(记者 陈旻)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经济下行态势显现,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在“过紧日子”的预期下,芜湖在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上做文章,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切实保障各类民生支出,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使全市经济延续平稳较快发展态势,群众民生得到持续改善提升。
用财税政策“刺激”经济,芜湖市贯彻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上半年累计减免税收32.7亿元。对困难企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继续实行缓缴降率,上半年减缓社保费3.2亿元。为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市委、市政府及时研究出台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42条政策措施,清理涉企奖补政策143条,优化涉企奖补兑付流程,实现全过程监控和限时办结。据统计,上半年,市财政共拨付各类涉企政策奖补资金14.7亿元,其中扶持产业发展资金就达5.6亿元。
为加快提升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结构转型,芜湖市安排自主创新配套资金8.5亿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打造芜湖经济升级版;筹集资金2亿元,设立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加快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引导支持领军人才、高端人才来芜创新创业;积极做好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帮助企业完善和实施激励方案;安排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奖励资金8000万元,支持可再生能源建设;争取节能环保补助资金2.3亿元,用于淘汰落后产能、新能源汽车、金太阳示范工程和节能汽车推广等;争取民营经济发展补助资金7219万元,充实县区担保公司国有资本金,扶持民营经济发展。
在落实财税扶持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同时,延续一贯“民生财政”的作风,继续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全年40项民生工程安排资金78亿元,较上年增长10%。对城乡低保、五保供养、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等项目进行提标扩面,并建立民生工程资金优先安排、重点保障和多元化筹资机制,全面落实配套资金。设立民生工程拨付“绿色通道”,加快拨付进度;完善民生项目后续管养,通过预算安排、市场化运作等方式,促使建成项目持续发挥效益。仅上半年,全市40项民生工程就投入64亿元,占年初计划的82.1%。
上半年,芜湖市财政在增速放缓的前提下,支出进度却在加快,考验着地方政府财政调控能力。芜湖市在克服不利因素重视增收的同时,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监督,严格压缩一般性支出,尤其控制“三公”经费增长。而用在保民生、促发展上的钱坚决不省。除民生工程的顺利推进外,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安排多个专项资金,用于美好乡村示范点建设、城市绿化、万亩圩达标建设等重点项目,落实促进就业、困难救助、医疗改革、教育发展、文化建设等政策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付君兰 实习生 吴炜钰)新一周伊始,周末短暂退场的高温再次卷土重来。昨天市气象台再度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本周内还将维持日最高气温38...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