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9日11时30分左右,受强降雨影响,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盘江大桥(江油老桥)垮塌,这座曾给与我们部队很多方便的大桥,就这样让洪水冲毁了,我看了老桥倒塌的画面,不免有些伤感。
那是1970年12月底,我应征到四川50军当兵,从芜湖火车站上车,坐了差不多一个星期的闷罐子火车,由安徽到达四川江油县彰明镇(曾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开始了新兵连的训练生活。从老家出发时,家乡的天气是天寒地冻,可到了彰明,棉衣已经穿不住了,这里已是温暖如春,油菜开花了,麦苗拔节了。天气暖和,浑身痒痒的,该洗个澡了。连长给我们联系到绵阳一家企业的澡堂,我们坐着军用卡车,从彰明出发,经青莲镇穿过江油老桥,到达绵阳的那个企业,舒舒服服地洗了个热水澡,这是我们第一次认识江油老桥。新兵训练期间,我们还去了江油县九岭公社访贫问苦,再次光顾了这座大桥。
新兵训练结束,我分配到二营四连一排四班当战士,在连里摸爬滚打十个月,被调到团政治处当了一名宣传报道员。那时我们部队还未建营房(后来在青莲镇的土家坳自建了营房),团部暂住在青莲中学里,这样我们离江油老桥就更近了。晚上吃过晚饭,有时出去散步,边走边讨论报道素材。往西,往往走到江油老桥折回,往东,则走到李白出生地的粉竹楼打道回“府”。多次在江油老桥上停留,这时我们才知道这座桥是某某劳改支队1969年某月某日建成,是连接江油到绵阳公路的重要桥梁。
说怀念江油老桥,那是因为我们部队那时离不开这座桥,从团部到师部,每次都要从这座桥上经过,我做新闻报道工作,有一架4A120照相机,到连队拍过照片后,回来将胶卷冲洗好,由于没有放大黑白照片的设备,所以经常要到师宣传科放大照片,光顾江油老桥那是必须的。1974年纪念毛泽东"6.26"指示前几天,我带着照相机,和卫生队的陈光平、刘怀宏等三名卫生员,做军用卡车到平武县大山里挖草药,上午9点钟到山脚下,边往山上爬,边挖需要的草药,12点钟快到山顶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小峭壁,他们三个人,一个人手攀峭壁,昂着头向上爬,一个人紧跟着,另一人弯腰在挖草药,他们都穿着军装,背着背篓,左上方是蓝天白云,下方是层次分明的山峦,衬托出这是一座海拔很高的大山,我在他们三人的右边,选好姿势按下快门,把这个真实的挖草药的镜头收入照相机里。回来后将胶卷冲洗好,带着底片到绵阳师宣传科,将照片放大,冲洗烤干后寄到绵阳报社等多家媒体,数天后这张照片被多家报纸刊用。照片送给刘怀宏他们,他们都觉得这张照片画面好,将照片作为永久纪念,至今还保存在自己的相册里。
20世纪70年代的江油青莲,盘江大桥也是这里一个了不起的建设工程,我的战友有时找到我,带上冲锋枪(弹夹里没有子弹),要我给他们照挎着冲锋枪,站在盘江大桥桥头的相片,寄给家乡的亲友,我乐意为他们服务,给他们拍摄的那些胸挎冲锋枪,威风凛凛为大桥“站岗”的照片,不比站在南京长江大桥照的相片逊色。
可惜的是,盘江大桥每年都要经过一次洪水的考验,因为这里七月份是多雨季节,一场暴雨过后,龙门山脉大山里的水汇入盘江,使盘江的水位陡涨,洪水夹杂着山上的朽木、烂草,冲向盘江大桥,今年7月9日,建成44年的盘江大桥终未抵挡住洪水,离我们远去,使我们为之惋惜……
●灵湫微言●
新闻推荐
据《新安晚报》消息 继2009年安徽省高考录取率增长7个百分点后,今年的高考录取率有望在去年基础上再增加2个百分点,达到60%。记者从8日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由于高考报名人口结构的变...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