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绿地的准业主,今年下半年即将交房的新里海顿公馆,是第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购置物业总是绕不开对于地段的考虑,买房之前也曾犹豫:由于工作的缘故,经常要往来于城东城南之间,无论靠近哪一边,总是患得患失。最后想,甘蔗没有两头甜,于是“拦腰斩断”,选择了位于中间的绿地。朋友笑我“挑甘蔗”的买房逻辑太疯癫,我却笑他看不穿。我们都是芜湖“土著”,习惯了狭长的小城思维,一度认为镜湖附近就是市区的全部。我问他:我们这座城市,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二环”的概念呢?朋友思忖半晌,说好像是有了绿地,就有了二环。于是我马上“高屋建瓴”地教育他:绿地之于芜湖,是主城去往新城的交通要道,是嫁接新老城区的中间地带,就像一个国家的发展,中部不崛起,怎么繁荣?
与“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四处拿地、“包围”城市的开发商相比,绿地给我的始终是这样一个印象:城市运营商。小时候,袁泽桥以东视野一片辽阔,最早从这片荒草滩上爬起来的钢筋巨人就是绿地。如今站在市中心较高的建筑向东望去,如林的黄色立面撑满了天地,成为记录芜湖城市化进程的最佳标签。每每穿行于绿地社区,这种感觉越发强烈。从东入口进入绿地,大手笔的商业体拔地而起,鳞次栉比的沿街商铺和夜间排档让曾经的城乡接合部成为了不夜城。及至西洋湖畔,视线陡然开阔,半城山半城水的芜湖,仁者智者大可各取所需,为绿地所享的这一汪碧水,是说服我安家此处的最大砝码。华灯初上之时,俯瞰西洋湖宁谧安详,西望袁泽桥万家灯火,东看万达广场霓虹映天,仿佛能听见新老城区的隔空对话……
从城市化的地理进程而言,绿地把守的是芜湖东进的咽喉要道,而从文明进程来说,绿地也是芜湖创新社会管理的桥头堡。2011年底,芜湖创新社区管理创新举措,将过去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层,改为“市、区、社区”三级管理层,受到全省关注。体量最大、人口最多的绿地镜湖世纪城,成为了最大的一块“试验田”。
前不久陪同家住绿地的亲戚前往社区办理业务,窗明几净的办事大厅,微笑服务的工作人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镜湖新城社区服务中心实行一“窗”式服务,实行综合受理,一个窗口就可办理民政事务、计划生育、劳动保障、残联等各项业务。服务中心除了设有前台外,还有后台——凡是前台不能一次性为居民办结的业务,都统一流转到后台,通过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同合作,在规定的工作日内办结相关业务。人们最早进驻绿地之时,这里还是个初长成的邻家女孩,当下的绿地,已经显示出成熟住区特有的风韵。
安家绿地,既是城市变迁的见证者,又是“造城”行动的参与者,更是城市化利益蛋糕的分享者,何乐不为呢?
朋友被我唬得一愣一愣的,于是相约在绿地买一套为邻。
微澜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获悉,芜湖市教育局近日发布全市《关于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关实施情况的通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期间,芜湖市学前教育三年总投入达10...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