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敬老院的负责人,在谈到影响敬老院发展的问题时,十分感慨地说:“每月1500元的工资,包吃包住,却很难招到一个男护工……”“好不容易招到两名男护工,一个干了不到一个月,嫌脏嫌累,就借口家里有事干不了了;另一位则要求涨工资。因为没有达到需要护理的老人人数的标准,院方没有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以身体有病为推脱也辞职了……”
时下,大学生找工作都难,何况年纪偏大又无一技之长的打工者,要找到赚钱较多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一方面务工者埋怨找不到工作,一方面,用人单位又感叹招不到人,问题症结何在?我认为建立用人单位与务工者对接的桥梁是关键,希望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引导,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起到转变观念的舆论导向作用。韩水柱
家有老人住院的时候,有的老人不愿因为陪护影响子女工作和生活,就主动花钱聘请护工。目前芜湖医院里护工的陪护标准大约是每天100元左右。有的住院老人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有些护工就可以同时陪护两名老人,有时还兼顾医院的保洁工作,这样算起来,一个月的收入不算太低。
以目前芜湖医院护工的收入标准来衡量上述敬老院护工的工资标准,我觉得每月1500元的工资就显得偏低了。恐怕不能一味地责怪那些男护工“嫌脏嫌累”,也不能简单地把敬老院护工的工资标准与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标准相提并论。难道那些坐办公室的大学毕业生就应该比敬老院的护工工资高吗?记得曾经有官员见媒体报道月嫂的工资比自己高,就对媒体的报道颇有微词,其实这里也有转变观念的问题。听说早年国内一些学子留学海外勤工俭学,有的甚至干过掏阴沟、抬尸体之类“苦脏累”的活,他们肯如此放低身价,观念的改变是一个原因,每年几万美元的收入恐怕是另一个原因。
要改变敬老院招工难的问题,转变用人观念、提高工资待遇恐怕是必须的。养老服务是伺候特殊群体的工作,不仅“苦脏累”的,而且责任重大、社会认同度低。随着老百姓的日子普遍好过,不通过经济杠杆和政策杠杆加以引导,恐怕很难改变养老服务业用工难的局面。如今国内不少敬老院走的都是低端路线,设施低端、服务低端,收费也低端,自然也难以有足够的资金去高薪聘请专业的护工,如此恶性循环,自然导致招工难的状况愈演愈烈。
主持人:凡夫
E-mail:ffwxb@163.com
http://weibo.com/u/1156411763
新闻推荐
即日起,小记者工作室正式开售周末儿童剧场第二场《儿童剧合集》(包括《小红帽》、《蚜虫历险记》、《森林星光大道》)和第三场《丑小鸭》的剧票。票价分别是30、40、50元每...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