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的传媒人,对于传统媒体近年来的境遇,一直强烈关注,感慨良多。广播算是跟上了汽车大潮涌动之风,勃然中兴,我每天都听,家里的几台电视已长期闲置,连看世界杯从上届开始也已基本依靠Ipad了,当然,工作需要偶尔监看一下相关节目是必需的。对于纸媒,个人感情既十分深厚,又相当复杂,总盼着它能高于网络、深于新媒,迎来发展的新机。这也是我坚持写下这些文字的动因之一。
前天从广播里听到一个很有趣的话题,说是很多人在争论,中国现代作家朱自清写的那篇记录父子情深、打动几代人的散文名篇《背影》,该不该进入中学语文课本里。赞成者说,这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佳作,反映道德人伦,传递正能量;而反对者称,文章所写的近百年前的时代背景与今天的社会已迥异,当今中学生无法理解这样的表述内容,更不喜欢这样的表达方式,况且朱自清笔下的父亲还有“违反交通法规”、“破坏站台秩序”之嫌,这些传递的是负面信息,不足与孩子们道也。类似这样的争论,网上围观者的观点更五花八门,有的说,鲁迅的文章绝大多数是中学生看不懂的,不知道他在批什么事、骂什么人,并且历史地看,他骂错人的事经常发生,这样的文章传递给今天中学生的信息相当混乱,当然他写的那些“朝花夕拾”类的怀旧散文还是适合中学生的。还有更偏激的观点认为,《红楼梦》宣扬的是早恋和近亲结婚,《水浒》基本是打打杀杀、充满暴力色彩,与当今的社会维稳主旋律背道而驰,连武松打虎都是在伤害保护动物,实在不应该再让中学生受其“毒害”了。
面对这样的争论,我先是“莫名惊诧”,继而找出孩子的语文课本认真地翻个遍,再回忆自己中学时代学习语文时的种种困惑,不由得感叹,三十年过去了,我们的语文教育并无多少变化,而面对今天信息碎片化的冲击,孩子们“语”和“文”的能力不仅没有提升,反而有大面积弱化甚至倒退的趋势。非但是孩子,就是包括我们成人在内的大多数国人,能够用优美、精准、流畅的文字和语言,表达思想、沟通感情、记录时代、传播人文者,又有几许?当“屌丝”、“二逼”这样的粗话、脏字,公开挂在大众的嘴边,堂皇出现在电视报纸上,而全社会欣然接受并广为传播的时候,你说,这是中国“语”和“文”的进步,还是倒退?
鲁迅说,翻一翻四书五经,里面写得只有两个字“吃人”,老实说,我在语文课本里找出的也是两个字:害人!所谓“语文”,无非就是教孩子们两件事情,一是“语”,学会说话;二是“文”,学会写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则需要广泛阅读、懂得欣赏、长于表达,出入古今,遨游中外,充满个性而鲜活,表述流畅而优雅,绝不仅仅是归纳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还搞一套标准答案,蛮不讲理地把孩子们纳入僵化、死板、教条的轨道上来。我的孩子在回答“60岁也称为什么之年”这一问题时,给的答案是“花甲”,标准答案却是“耳顺”,当然要丢分。孩子不解,我告诉她,你的回答其实也是对的,只是题目中有前提限定“子曰”,那你就得引用《论语》里的说法,按“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这样排下来。这就是中国式教育的“正确选择”,长此以往孩子们的“耳”也跟着“顺”了,一个个顺得没了灵性、没了创想,失语而少文,被动而从众。
也许怪不得孩子们,我们生活的大环境,本身就是失“语”而少“文”的。此时,我倒十分怀恋鲁迅的《〈呐喊〉自序》,盼着“铁屋”里有更多人早点醒来。
宛农(芜湖著名民企高管)
新闻推荐
本报讯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近年来,芜湖市在招商引资等工作中,特别注重对各类各层次金融企业的引进与培育。近日记者从芜湖市金融办获悉,截至2014年4月底,全市...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