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大学生在几年的大学生涯中不怕辛苦,坚持为聋哑和盲人孩子带去欢乐和知识,她的故事感染了不少身边的师生,而她发起的公益活动也成为所在学院和学校的品牌活动,号召了一批批的志愿者相继加入其中。她就是安师大美术学院2010级美术学专业的陈媛,在全国助残日即将来临之时,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她的爱心故事。
她用声音做盲人孩子的眼睛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各种公益活动也络绎不绝,但陈媛想要服务残疾孩子的想法,却来自上中学时的一次经历。那时,她无意中在家里看到了一档电视选秀节目,节目里聋哑男孩宋晓波精致传神的舞蹈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她没有想到残疾人的人生也能如此精彩。从那时起,她就想自己是否也能为残疾孩子做些什么,让他们也感受到宋晓波一样的快乐。
走入大学校门,热心肠的陈媛除了担任班长为同学服务外,也投入到了自己向往已久的服务残疾孩子的工作中。2011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陈媛来到芜湖市盲人学校,第一次与那里的盲童们一起唱歌、游戏。“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些孩子们爽朗的笑声时,便在心中默默许下从事特殊教育的心愿。他们虽然看不见,却能听见,我希望用我的声音来做他们的眼睛,带着他们一起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正是对这份信念的坚守,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来关心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去年3月,陈媛不顾身体的不适,在安师大发起了“用我的声音做你的眼”盲人学校志愿服务活动。
自从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以来,每个星期天下午,陈媛都会带领志愿者们去盲人学校。由于学校地处偏僻,每次都要坐很久的车,往返一次至少花费两个小时,有时因为身体不适,陈媛还要忍受脚肿淤血的疼痛。但是一想到能给那里的孩子们带去快乐,给他们平时枯燥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陈媛就不觉得辛苦。唱歌、朗诵、乐器弹奏,每个星期天下午陈媛和志愿者们总是将快乐通过声音传递给这些渴望快乐的孩子。每次活动结束时,不少孩子都会拉住陈媛的手问:“媛媛姐,你们下次什么时候再来啊?”家长、老师们也对陈媛的爱心志愿服务赞不绝口。
相比学校其他的志愿服务活动,陈媛发起的“用我的声音做你的眼”盲校志愿服务活动没有学分认证。“没有学分认证是我主动要求的,我希望来参加志愿服务的同学是发自内心想要帮助这些孩子的。只有这样,爱心服务才能持续下去,相反如果只是因为有学分可以加,带着功利色彩的话,我觉得对孩子们来说反而是一种伤害。”考虑周全的陈媛这样解释道。为了在学校更好地推广,陈媛给微博命名为“用我的声音做你的眼”,并制作宣传海报,向老校区、新校区大力推广。目前,这项活动已经开展得有声有色,成为安师大美院的一项品牌公益活动。
她为聋哑孩子架起美丽的“彩虹”
“用我的声音做你的眼”盲人学校志愿服务,并不是陈媛发起的第一个服务特殊儿童的爱心组织。这个充满爱心的女孩,早在2011年就发起了芜湖聋哑学校义务支教活动——“彩虹计划”。陈媛告诉记者,之所以会发起这项活动,还得从她参加的一次爱心志愿活动说起。
2011年,尚读大一的陈媛参加了一个由社会团体组织的爱心志愿活动,但那次的活动经历却让她久久不能平静。“我知道有很多社会团体都会选择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探望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来给他们发发礼物,拍拍照,进行‘一次性\’地献爱心。”面对这样的情形,事事较真的陈媛敏锐的觉察到了不对。“我觉得真正的帮助并不是这样的,这些特殊儿童们或许更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的关照。他们或许看不见、听不见,但是他们却能感受的到。这种暂时的温暖反而会让他们更加地不安。”“彩虹计划”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萌生了。
“有了这个想法以后,我立刻找到辅导员。老师一听说我有这样的想法,非常支持,院里也非常支持,帮着我一起宣传和准备。”得到老师们的支持和帮助后,陈媛立即着手准备,写策划书,联系芜湖聋哑学校……经过一系列的筹备,2012年3月,美术学院赴芜湖聋哑学校义务支教活动“彩虹计划”正式启动,从那时起每个星期三的下午,陈媛都会带着志愿者们前往芜湖聋哑学校进行艺术支教,和孩子们一起做陶艺,画画,并给孩子们建立了爱心书屋。在无声的世界里,陈媛和志愿者们用自己的小小光热,为孩子们送去温暖和快乐。如今,在陈媛的组织带领下,“彩虹计划”已如一棵小树,经过时间的浇灌,“枝桠”渐渐繁盛,团员总数已达80多人。
如今,已经大四的陈媛即将毕业,此时,很多同学都在为工作问题奔波无心他顾,而陈媛却没有放弃自己的公益事业。今年,她还在联系其他的学校,把公益活动扩展至智障和自闭症儿童群体。“以后不管我走到哪里,我都要把我的公益之梦延续下去,为更多的特殊儿童带去欢乐和幸福。”陈媛说道。
高健 记者 杨唯伟
新闻推荐
为了迎接“护士节”的到来,5月10日早上九点,小记者一行11人在小记者工作室李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第一人民医院,参加“白衣天使”小助手活动。芜湖市...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