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双满是褶皱的手触向光滑的琴键,不算柔软的手指弹出流畅的音乐,历经沧桑,儿孙满堂,仍要抱守最初的音乐梦想。这就是在镜湖区老年大学钢琴班上,一群老人给记者留下的感动。
据了解,在八月上旬结束的“上海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镜湖区老年大学钢琴班的八位学员均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上海音乐学院的钢琴考级,并获得了考官们的高度赞扬。虽说老年人钢琴考级在全国已不是新鲜事,但在芜湖乃至安徽省组织老年人参加钢琴考级尚属首例。
让爱好通过考级得到成果
钢琴考级,向来被认为是孩子的专利,若不是来到镜湖区老年大学,记者根本想象不到,会有这么多的老人加入到这一行列。
日前,记者来到镜湖区老年大学,教室里整齐的排列着十几台电钢琴,老人们和上学时一样,认真地听老师讲课,时而也围成一圈看老师弹奏。他们都是退休后为了圆儿时钢琴梦,五六十岁学钢琴的初学者。
“这次参加考级,我的心情到现在还激动不已。刚开始练习时手指都不听使唤,没想到还考过了。考级对我们来说并不是目标,只是为了让学习得到一种成果和认可。”68岁的应若婉对记者说。“我年轻时没碰过钢琴,那个年代家庭条件不允许,弹钢琴成了一种奢望,如今有了老年大学这样的环境,可以圆我年轻时的梦想了。”
而同样是68岁的何文还是一位类风湿患者,病痛让她的手指关节比常人更僵硬,但她却靠着坚强的毅力,从初级班直接去参加考级。“初学时很难达到基本手型,心里非常纠结,但在学校沈老师细致耐心的帮助下,如今弹琴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也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不仅提高了文化和音乐的修养,还收获了友谊。”
汪贻兰觉得弹琴可以有益于自己的健康,62岁的她几年前得了脑腔梗,弹琴让她的病情得到好转。“弹钢琴可以陶冶情操,使人心境更豁达。其次,弹钢琴是锻炼思维的好方式。因为钢琴作品是所有乐谱中最复杂的,分析和理解这些乐曲,需要乐理知识、和声知识、复调知识等,还要有较强的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逻辑判断能力等。所以,学琴可以帮助老人开发智力,让老人在美的熏陶中远离老年痴呆。除了锻炼脑力,弹钢琴还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因为它需要手、眼、脚、耳、脑并用。”汪阿姨滔滔不绝地说着。
51岁的胡桃陵是考级老人中年龄最小的,也是得到音乐学院考官特别表扬的,这无不和她平时对钢琴的迷恋有关。老年大学的沈老师是她的同事,被他的琴声深深吸引,“他的琴艺很高超,任何曲子经他弹奏,悦耳动听,恍如仙境,余音绕梁,美不胜收。简直是一种陶冶身心的感觉。”胡桃陵在沈老师的鼓励下,也走进了课堂,没有琴就在桌上练习“空手道”,一有空就去沈老师家蹭免费小课,平时在家都要练习一个小时以上。家里人支持吗?“不支持,开始弹曲很难听,都说影响看电视,影响休息。没办法的情况下只好买了个耳机插在琴上,不过现在好了,很多曲目都能弹,家里人也喜欢听了。”胡桃陵自豪地说道。为了考级,胡桃陵在琴凳前一坐就是三个小时,“陶醉在自己的琴声里真的是一种享受。”
自编教材帮老人圆梦
镜湖区老年大学沈浩瀚是铁路系统赫赫有名的警官音乐家,也是这群爱琴老人们的“偶像”,沈老师编写的钢琴教材让老人们圆了钢琴梦。
2003年初,老年大学开设电子琴班,沈老师开始只想呆一个月就走人,但被老人们的学琴热情所感动。于是他在班上大胆使用“五线谱”教学,成功突破了老年人学“五线谱”如学“天书”的畏难情绪,实现了人人都能掌握五线谱基本知识的梦想。又编写了钢琴教程,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学员们学习一年左右都可以弹奏上千首中外名曲。
这样的教学,让老人们很快收获了成功的快乐。当沈老师来到教室,老人们都像孩子一样涌到他面前,听沈浩瀚弹奏一曲。而他也总是笑容可掬地看着他的高龄学生们。
“当那些比我大二三十岁的阿姨们称呼我为老师时,我顿感责任在肩。我带过的学生年龄最大的有80多岁。教这些老人弹钢琴,最需要的是爱心和耐心。他们不需要太专业的训练,只希望享受与音乐为伴的快乐。”沈浩瀚说。
现在镜湖区老年大学开办钢琴班已经有12载,学生已经有成百上千名。沈老师表示弹琴并不都要为了考级,但要遇琴遇谱都能弹。虽然在教学上还有不少困难,但沈浩瀚表示会带着学生和家人的支持一直走下去。
本报记者 陈轶敏 文 陈勇 摄
新闻推荐
这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和妈妈一起去“芜湖十景”之一的陶辛水韵。我们坐着一条木制小船,到一个小岛上看荷花。小船开始出发了,湖水荡漾着,微风...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