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展现强大交友能力
2014年7月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
2014年上半年,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5.9小时,相比2013年下半年增加了0.9小时。
随着智能手机网民规模的扩大,手机上网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开通了微信。当下,微信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掠夺众多受众的手机版图,在拓展朋友圈方面,微信展示了强大的交友能力,在大江南北迅速流行。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3年11月,微信的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QQ、微信是很好的交流平台
记者了解到,微信是以手机通讯录为纽带的,实现微信好友与手机通讯录好友的“强关系链接”。
微信的出现,使得传统的通信方式受到冲击,人们开始减少打电话的次数,因为微信上人们可以联系到手机通讯录里面的好友,通过微信语音对讲,完全可以实现打电话的目的,而且不会产生话费。这种新的通信方式,或许会改变甚至是代替传统的通信方式。通过微信,人们可以记录平时发生的小事、可以记录心情、可以和亲密的朋友聊天。
电脑通过QQ、手机通过微信,提供了一个表达的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简单的话语表达自己现在的感情、现在的经历、分享经典的文章,可以让朋友随时了解你的生活,让别人知道你正在做什么、正在想什么。
网络朋友圈可随时随地畅所欲言
在朋友圈内,通过QQ和微信进行交流,沟通成本低廉。QQ和微信也使得好友之间交流更加轻松愉悦,不必考虑场所的限制,只要打开网络,随时随地,畅所欲言。
记者了解到,微信为用户提供了查看附近使用微信用户的便利条件,用户可以添加附近使用微信的人成为好友,拓展了用户的社交圈。通过“摇一摇”和“漂流瓶”功能,用户可给陌生人随时发送一些小祝福、小秘密和想问的问题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匿名交友,拓展人际交往圈。这些都会让用户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交流乐趣,满足用户不同层次的需求。
有人告诉记者,之所以“玩”QQ和微信,是为了避免寂寞。不管是在排队还是在等人,用手机上QQ,玩微信,会让无聊的时间过得快些;心中有着郁闷难以排解,上上网、发发微信,可以和朋友一吐为快;通过QQ和微信,晒晒自己的见闻,分享生活的感悟,营造一种人际关系的氛围,满足的还是心理归属的需要。
微信朋友圈充斥烦人广告
昨天才到海南三亚度假、今天又在四星级大饭店豪吃、明天又打算去商场买名牌……不知道从何时起,网络朋友圈里的分享变了味道,甚至成了一种负担。
毕业于安徽建筑大学建筑学系的童先生告诉记者,一打开微信,看到昔日的好友晒出国旅行,晒奔驰、宝马,晒高级餐厅一顿海吃……他感到自己毕业后碌碌无为,怎么努力都是个远远被甩的落后者。
在芜湖一家药业公司上班的王小姐告诉记者,“我的朋友圈比较广,为了交流方便,留了不少手机号码,后来又加了很多微信朋友,但最近有些人在朋友圈发布一些化妆品、服装等广告,看得非常烦人,有时半夜还能收到广告信息,提示音吵得她难以入睡。
合肥维络传媒公司营销总监许神圣告诉记者,微信朋友圈中,广告刷屏的现象是最令人烦躁的。每次刷屏的时候,只有不停地翻。此外,朋友圈中,发布色情低俗、暴力血腥、政治激进色彩的违反法律法规的信息也时有存在。
网络朋友圈应保持理性的态度
如今,大街小巷、火车站、汽车站,在饭桌前甚至在床上,到处都是手拿手机的“低头族”,他们空闲的时间沉浸在QQ、微信的世界里忘乎所以,被冠名为“QQ控、微信控”。
“微信很可能会成为第二个QQ,因为移动网络即时通讯的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 合肥皮诺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顾有良经理认为,微信的出现和发展对传统的即时通讯、社交方式乃至新媒介格局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业内人士表示,过去的QQ、现在的微信利用网络建立起来的“朋友圈”,只是人们之间一种沟通、联系的方式而已。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更新的网络社交工具出现。类似QQ、微信“朋友圈”这样的交际舞台,你无法拒绝,但是可以保持一份清醒和理性。
网络交往过度会影响现实交往
网络“朋友圈”不能代替现实“朋友圈”!高级心理咨询师、合肥芝麻开门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张量认为,QQ、微信这种网络上朋友圈,在人际交往中是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人际关系带来有利影响的同时,也有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张量介绍说,网络交往的自由、平等、随意等特性符合人们的心理特点,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倾向使用网络社交工具进行人际交往,寻找交流对象,这样就会造成人们对网络“朋友圈”的依赖。
然而,过度的网络交往一方面会导致现实人际交往时间的缩短,一定程度上减少和妨碍了人们和他人面对面交往的时间。
在心理学界,有专家曾做过调查发现,人们花在网上的时间和他们现实人际交往的时间成反比。
“我们在长期的心理咨询中发现,很多热衷于网络交往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反而是那种性格内向,比较消极的人,其中,还有不乏带有一些目的的人。”张量认为,QQ、微信这种建立起来的朋友圈,可能在网络交往中,因为缺乏真实的了解,容易使人上当受骗。所以要保持一份警惕和清醒。
仅是现实社会关系的补充
张量认为,“如果说要处理好网络‘朋友圈\’和现实‘朋友圈\’的关系,我认为有个度的问题,应该加强现实生活中朋友圈的交往,而只能把网络上的朋友圈作为正常社会关系的一种补充。不能反客为主!”
对于过度沉迷于网络朋友圈的人们,张量认为,要分清是工作的需要还是娱乐的需要,如果是工作的需要,在工作完成后,尽量少上;如果是娱乐消遣需要,则在达到一定身心满足后,就要尽量多休息,不能一味玩网络,从而挤压正常的休息时间。
新闻推荐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全面渗透人们生活的时代,无论是购物、买票还是打车、缴费,大多人充分享受着电子信息带来的极大便利。但是,有部分人却被称为“脱网人群”。“脱网人群”不...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