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赵先生最近忙着托朋友找单位,为即将返校的儿子的暑期实践表盖章。记者近日了解到,芜湖不少大学生的家长,近段时间都像赵先生一样操心同一件事:上大学的孩子暑假并没有实践活动,但为了帮助孩子“完成任务”,开学返校好交差并拿到相应的学分,不得不去求人求单位,在暑期实践表上盖章证明。这种现象反映出许多大学生的暑期实践活动流于形式,要么根本就没有参与,要么“蜻蜓点水”没学到东西。
暑期实践规定催生盖章之风
目前,全国许多高校都要求学生在假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或实习,返校时还要上交加盖实习单位公章的证明。
但记者调查了解到,许多大学生暑假返家后,并没有去参加实践实习,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怕吃苦不想去;有的是想出国想考研,学习紧张没时间;有的是认为根本学不到东西不愿去。但既然学校有规定,同时还可以挣到相应学分,证明就得要开。大学生自己没门路,开证明盖公章的任务,就交给父母了。在北方上学的大二学生小刘对记者说,他放暑假离开校门就没想过实践的事,等快开学了请父母帮忙盖个章就行了,大一放暑假就是这么做的。
在采访中,不少大学生都对记者坦言,学校对实习实践的硬性规定耽误学习、影响休息,而且很多单位也不愿意接收大学生特别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实践实习,两边不讨好,应该取消,至少不应该硬性规定。与其让学生为了一纸鉴定丧失诚信去造假,还不如干脆取消暑期实习的硬性要求,让学生自主安排暑假生活,想实践实习的自已主动参加,不想参加的不强求。
实践时间短单位并不很欢迎
今年大学放暑假前夕,记者就接到几位朋友的电话。他们的孩子有的学新闻、有的学中文,也有学其它与新闻不搭边专业的。他们问记者能否帮助通融,将孩子安排进报社或别的新闻单位进行暑期实践。由此可见,每当大学放暑假,许多父母都在为给孩子落实实践实习单位而烦恼。
昨天,家长陈先生对记者说,女儿考上大学的第一年暑假,他很高兴,但烦恼紧接就来了。老师要求,暑期实践内容最好刊登在当地有影响力的媒体,作为评优的考量。女儿遍寻无门,陈先生只好四处寻找在媒体工作的朋友,希望能在报上登个“豆腐块”。“暑期实践本来是要求学生的,现在成了家长作业了!”因为女儿的实践缺乏实质内容,这位家长急得都上火了。
采访中,不少大学生和家长对记者说,就是想参加暑期实践,找单位接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经常为了落实一家实践实习单位,不得不找人托关系。记者了解到,现在不少单位并不怎么愿意接收暑假短期实习实践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大一大二学生来说,专业课都没怎么上,到单位怎么实习实践?让这些学生打打开水、发发报纸、传递个材料什么的,反而浪费大学生时间。
学生多努力社会也需多宽容
对于许多大学生暑期实践实习活动流于形式的现实,记者采访了芜湖市几位高校老师。
在芜湖市一高校任教的姚老师告诉记者,目前暑期实践实习约分为3类,一是学校团委组织牵头的社会活动,旨在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二是各类课程要求的实践活动,旨在巩固所学理论,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专业实习,选择的多是专业对口单位或岗位进行。
姚老师认为,大学生暑期参加实践实习活动还是有必要的,对一些学生参加实践实习“学不到什么”的抱怨,姚老师说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完善,对社会的认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只要你去认真地做了,哪怕再小的事情,就一定会有收获。有责任心和没责任心是不一样,将来走上岗位,这也是必备的职业态度。他希望除了学生自身努力,大学暑期实践也需要社会和用人单位多宽容、多支持,在大学生成才的路上帮一把。
但也有高校老师认为,由于受多种条件的限制,大学生暑期实践实习活动很多时候是流于形式,受时间限制、出于安全考虑等诸多因素,学校与其徒有形式地要求学生暑期实践实习,还不如把假期时间都还给学生,把决定权“下放”给大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到“我的假期我做主”。 记者 王俊杰
新闻推荐
三山区长坝村水凹村民组,是一个只有60来户人家的小村庄。这里没有三层以上的小楼,一家挨着一家的大多是平房。被浓郁的树荫掩映着的小村庄,显得宁静而安详。然而,就是这样一...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