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早起的工作有不少,方村、荆山两地的不少居民以装修为业,因为服务对象大多在芜湖主城区,他们必须要早起。方村居民章新就是装修工队伍里的一员,除了春节能歇几天,一年四季风霜雨雪,他都要骑着摩托、电三轮在早上5点左右,迎着晨曦,踏上“装修生活”的道路。
一家人温馨的早晨
7月30日早上5点出头,章新已在家中吃早饭了。章新的家都是自己装潢的,看起来很温馨。
他妻子小华和两个孩子也都起床了。小华说,这么多年她和孩子已习惯陪章新早起了。事实上,小华比章新起得要早一点。她说,章新在外面辛苦,想让他多睡一会。
先起床的小华会烧好汤饭,煮个鸡蛋,再准备一点咸菜、杂酱。小华说,一方面在家吃能省一点,还干净卫生,另一方面特别是天凉的时候,在家吃的热乎乎的出门才好,不然空着肚子冷风一吹,时间长了肯定要伤胃。
章新家里还有几亩地,因为他从早到晚都顾不上家,孩子、家务、地里种的蔬菜、荸荠就靠小华打理。看着外面的天,章新对小华说,今天天气肯定热得很,你到地里拔草多带点水。
吃完饭,章新带上日常用的工具就准备下楼,两个孩子走过来,和他说再见。在门口换鞋的时候,小华又叮嘱他:“天气热,就早点收工,不要太拼命,路上注意安全。”章新很享受妻子的关心,忙不迭的答应。
你们城里看不到这么好的风景
从方村街道出发时已经是5点半了。章新说,这算是迟的了,因为业主不急,所以自己也就轻松一点。虽然方村已划归市区有一段时间了,但是整个环境还是乡村景色。太阳已露出地平线,田野生机盎然,不时有不知名的鸟儿飞过,路上碰到不少骑着摩托车或电三轮的同行。看着这些景象,章新说:“你们城里看不到这么好的风景哦。”
因为天气好,章新谈兴挺高,他说自己早出晚归就像城里人一样上下班,但是住的地方其实和农村没区别,家里还有地,他也搞不清自己到底算是农民还是市民。说了一会儿,他又感叹以前路况不好的时候,那时候骑车摔过几次跤,虽然伤得不重,但也让妻子担心了好长时间,就是现在出门,小华依然天天提醒他注意安全。章新说,最要命的一次是,车胎在中途坏了,又遇上大雪,结果推着车走了几个小时,好在当时的业主通情达理。
当天章新骑的是一辆电动三轮车,目的地是田家炳实验中学附近的小区。他说,骑到业主家要40分钟左右。在芜湖主城区搞装修多年,来来往往已不知多少趟,章新对现在的路况非常满意。因为利民东路通往方村已经畅通,平坦又没什么弯道,不像以前的老路,弯弯绕绕,还经常坑坑洼洼。
章新说,走得早是为了能早些回家,另一方面原因是有时候还要帮着业主买些装潢材料。当天也是这样,不然他就骑摩托车了。他先骑到长江市场园,为业主买几块板材,挑了几家。他说,这也是碰到信任他的业主,他才会帮着带一下,不然碰到不相信他的业主,费时费力买了,他可能还会怀疑你在里面是不是吃了回扣。
等买好板材赶到业主家时,已经7点多了。在已经装潢了大半的业主家中,章新说,再有一周左右,就要到另一家干活了。他说他今年40出头,还能再干20年,那时候孩子应该也有孩子了,如果还有地,他就在家陪妻子种种地,晚上打打小牌。
他们在帮人“装修生活”
在荆山接近11路公交车调度站的地方,有七八家早点店。章新说,有时候妻子不舒服或是想换换口味,他偶尔也会在这里吃一顿早饭。他说,到这里吃饭的有不少都是方村、荆山到市区搞装修的。
有一家早点店老板一边煎锅贴一边说,他们店是这里最早的,从2006年左右,随着方村、荆山装修队伍的壮大,早点店生意也越来越好,这里的早点店也从他们一家发展到现在七八家。每家早上一般都要接待200人吃早饭。
放眼望去,每家早点店的室内门外都放着桌子,桌子边都坐满了人,有的正吃得畅快淋漓;有的在催着老板快一点;还有人发现没座位了,索性就站着或蹲在路边吃。
一位也是方村到长江路搞装潢的师傅说,他干这行比较早,至少有十年,带过不少亲戚朋友干这行。他笑着说,他们这一行很有意义,是在帮别人“装修生活”。
(应要求文中人物为化名)
记者 吴敏 实习生 夏国霞 管帅 文
记者 许诚 实习生 赵海东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 铁画是芜湖的一张城市名片,芜湖中山桥的栏杆上也镶嵌着多幅铁画,最近,其中一幅铁画没经受住岁月和风雨的侵蚀,连同后面的附板栏杆全都断落了,市政部门发现...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