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遗存·再生”——芜湖古城应天齐艺术计划媒体见面会在镜湖区政府会议室举行。此次计划的发起人芜湖籍著名艺术家应天齐、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胡石先生,以及市委宣传部、市古城办的相关领导与十几家省市级新闻媒体出席会议。会上,应天齐指出本次计划是纯粹个人行为,与政府、商业、画廊、体制无关。应天齐还对整个活动的实施计划、内容及意义做了详细的介绍。
让古城焕发新的生命
据了解,应天齐从2001年即参与到家乡古城的保护改造之中,2007年被聘为芜湖市政府古城改造顾问,应天齐参与制定了古城保护、开发的最初定位策略。
2011—2012年应天齐两次将自己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对历史、遗存遭遇现代化境遇的文化思考,通过芜湖古城这一个案,创作了诸多当代艺术作品,并参加了第54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和第13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平行展),在国际、国内艺术界和文化圈引起强烈反响,也使芜湖古城的改造引起外界的关注。
在威尼斯,应天齐面对全球50多个国家的建筑师对话及研讨,产生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拆迁、重建问题更为深层的思索,根据芜湖古城的历史遗存现状面对古城改造提出“遗存·再生”的新思路。应天齐表示,保存历史的记忆,重建古城,让古城焕发新的生命,是“遗存·再生”艺术计划的主导思想。
“遗存·再生”大型当代艺术活动这一构想,得到了芜湖市政府的配合和支持。芜湖古城面积约31公顷,历经汉、三国、宋、明、清等朝代,清军和太平天国激战将古建几乎变成废墟。该艺术计划是一次当代艺术的艺术活动,更是一次面向社会、保护遗存、复兴古城,全体市民参与的公益活动。
艺术计划13日启动
由应天齐及建筑专家付志强、胡石、刘克峰共同发起的这一艺术计划活动将于9月13日在芜湖古城现场启动。包括DV、雕塑、装置、建筑、行为、大地艺术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活动包括:9月13日在“中江大讲堂”举办的《芜湖古城历史遗存现状及其当代意义》公益讲座,由应天齐主讲;9月15日开始实施的组织市民进入古城拣古砖活动,期间将以录像、摄影等形式记录市民对此计划的态度与感受;并计划创作一件后现代装置建筑作品等。
在由应天齐主讲的“中江大讲堂”的公益讲座,将使市民对古城历史沿革、变迁的状态产生新认识,在古城复建的全过程中,自觉、热情、有效地参与到这一事件中来,让保护历史、保护遗存、复建古城成为民众的共识。
9月15日开始实施的市民古城拣砖活动将持续到20日,为期五天的活动中,将由芜湖古城办配合组织,发动市民走入芜湖古城现场,拣寻十块各时代建筑遗存的完整砖块,每日举行两次,每次200人至300人。
市民可通过皖江明珠网、1890电话及直接去古城办这三种报名方式参与活动。拣砖者到达古城后,领取并佩戴拣砖者准入证,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进入指定地点,拣寻完整的古城砖块,每人需拣足十块古砖块送交到指定地点,并由古城工作人员放入备好的木箱,贴上盖有古城办公室印章的封条存放,用于古城即将启动的建设之中。现场备有电话亭话吧,拣砖者可自由进入话吧发表感言,这些感言和录影将由艺术家制作成DV作品,永久保存在建成后的“芜湖古城文化中心”,作为该项活动的永久纪念。
同时,拣寻一块不可用的断砖、残砖,擦去浮土、尘埃,用专用笔签上自己的姓名和拣砖日期,交付给该活动发起人艺术家应天齐,由艺术家将这些签名古残砖制作成艺术作品,永久陈列于建成后的“芜湖古城文化中心”。
计划成果将被推向世界
东南大学建筑教授胡石表示,复兴古城不仅仅是物质空间层面的操作,尤其对芜湖历史文化投注感情的市民的参与,是古城能否真正恢复其荣耀的核心。倡议市民参与古城拣砖活动,是以艺术家的、建筑师的、建设者的,更重要的是以对古城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倾注情感的市民的视点去撷取每一片历史砖瓦。
在收集古砖现场,将备有2000只木箱,拣砖者拣寻的砖块还将被应天齐制作成一件艺术作品,这件作品应天齐表示已经有了定稿,但在展示前不便透露。应天齐透露,这件作品是这一艺术活动计划的成果,他将把这一成果推向全国,展现于世界。这件艺术作品将于2015年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展出,展览还将以一个艺术家和四个建筑师的对话展开,以安徽芜湖古城为载体,以芜湖古城经历城市化进程中经历和发生的拆迁和改造、保护规划建设为线索展开,将保护遗存和建设开发之间的矛盾问题,以及艺术和建筑师对该问题的文化思考、科学治理的方案,通过当代艺术的方式予以呈现,从而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开展学术探讨。
在北京展出后,作品还将以《遗存·再生》作为选题申报2016年“第十五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平行展”,展览以芜湖古城改造项目作为主题,强调遗存、再生,保护、重建、复建、再生的基本思想观念,以当代艺术的方式向世界作出回答,回答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所持有的理性态度。
艺术计划从2014年9月在芜湖启动,至2016年8月参加第十五届意大利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跨度三年,最后完成的相关艺术作品包括影像(DV)、图片、文献、装置、雕塑等学术成果将永久保存在即将兴建的芜湖古城文化中心博物馆内。
本报记者 陈轶敏 文 刘江 摄
新闻推荐
昨晚,芜湖火车站,人声鼎沸,人们在这里欢送芜湖热血男儿奔赴军营。这些应征入伍的新兵们身穿崭新军装,胸戴红花,精神抖擞。当火车汽笛声响起,带着家乡...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