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清水河中学、沈巷中学这样的公办普通高中地处郊区,离芜湖中心城区的距离较远。新学期开学后的这几天,记者采访了这些城郊中学了解到,近两三年来,这些学校招收的中心城区的学生越来越多,生源的快速“城市化”,使得这些城郊中学出现后勤服务设施吃紧的现象。
新生超三分之二来自中心城区
新学期开学的第三天,记者来到位于鸠江区清水街道的芜湖市清水河中学采访。这所市直属公办普通高中,今年招收了350名新生。
该校奚校长说,今年的350名新生,至少有三分之二家住中心城区,毕业于市中心各初中学校。这所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中学”,如今生源却以市区的孩子为主。近几年来,市区的初中毕业生报考他们学校的人数越来越多,从去年开始,新生中城市生源就超过了农村生源,今年的情况更甚,城市学生占了“主流”。
该校的老师告诉记者,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清水河中学“传统”招生区域内的农村生源近几年快速减少,在普高热持续,市区公办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有限的形势下,市区家长和考生纷纷把目光投向了郊区公办普通高中。
“交通的改善和主城区面积的扩大,大大拉近了城郊与主城区的距离,也是吸引市区学生报考城郊中学的重要因素。”奚校长说,如果放在前些年,道路交通环境没改善、公交车不通,就难以出现大量市区学生报考城郊中学的现象。现在国家在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没想到他们这类“农村中学”,都已经“城市化”了。
快速“城市化”产生“后遗症”
“新学期新生报到的那两天,我一直都在担心要求住校的学生太多,宿舍安置不下,好在通过大家的努力,这个矛盾得到了解决,松了一口气。”奚校长说。
记者了解到,清水河中学现有的学生公寓,最大容量只有500多人。近两三年来招了这么多市区学生,由于离家远,绝大部分都得住校,加上一些必须或要求入住的周边地区农村学生,已经超出了现有学生公寓的承载能力。为了尽最大努力满足市区学生的住校要求,校负责人和老师只得动员离学校较近的本地学生,尽可能回家住。还有部分高二、高三的学生,为了晚上有更安静的自习休息环境,也主动在学校周围租房搬出学生公寓帮了学校一个大忙。
“今年的学生住宿问题虽然得到了解决,但明年呢?”奚校长说,市区生源可能还会更多,如果不尽快扩建学生公寓,明年的安置问题更会让人头痛。
住校的学生多了,带来的不仅仅是宿舍紧张的矛盾,食堂、浴室、保安、管理等方面的压力也随之大增。在市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学校也加快了后勤设施建设和完善的步伐,但面对几乎是突如其来的生源结构变化,还是感到有些捉襟见肘。
记者在该校学生公寓看到,一个寝室摆着四至五张上下铺的铁架床,至少住六人,许多寝室住七人,余下的空铺供学生摆放箱包,与市区中学的学生住宿条件相比,无论是环境、设置和空间,都相差甚远。好在每个学生寝室都安装了空调,给简陋的寝室增添了一份“现代化”气息。
安全之弦一刻也不敢松懈
“招收的市区学生多了,寄宿的学生多了,安全的压力也随之增大,现在学校对学生的安全管理一刻也不敢松懈。”奚校长说。
他告诉记者,家长把孩子交到学校,是对学校的信任。教育和引导好学生,让他们不仅提高文化知识水平,也要提升综合素质,这是学校的责任,但前提是确保学生的在校安全。住校的学生多了,24小时的不间断监管,对学校来说压力增加了多倍。住校的学生多了,在校外买吃买喝的次数增加,饮食安全的压力也增大。学校除了制定并执行更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外,在人力物力上投入也更多。
记者在学校大门口看到,一套先进的电子门禁系统已经投入使用,学校为每个学生配备电子感应牌并规定必须戴在胸前,出校门经过电子扫描,系统会自动将学生出、入校门的时间信息,以短信的形式发到学生家长的手机上,那样学生父母在家就知道孩子什么时间离开校园、何时返回学校的,可以及时进行了解、监管,学校通过这套系统也方便了对学生的考勤。
在学生公寓记者看到,宿管员必须保持24小时在场,公寓大门开、关时间都有明确的规定等等。学校负责人和老师说,学生来源发生根本的变化,老校舍要跟上这种新变化,就必须加大投入进行改造扩建。市教育局对此十分重视和支持,后勤服务设施也正在不断完善和提升。 记者 王俊杰
新闻推荐
今天是第30个教师节,芜湖学子以多种方式向亲爱的老师送去祝福。记者昨天走访二十七中看到,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一群毕业于二十七中的学生手捧鲜花、手拿手工制品,回校看望可...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