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场暴风雨,把地里的大棚全都刮坏了,刚种下的冬辣椒秧苗泡了水,眼看着下半年的收成泡了汤,有的人急得坐在田里哭。”9月1日上午8点多,三山区天桥村东埂组的刘文慧打来电话求助,“很多农户都没有买保险,这下遭了灾,损失很大,不知道这种情况有没有什么救灾补助?”
突来大风吹毁大棚
农户损失数万
9月1日中午,记者赶往三山区天桥村,天还落着雨点,车子行驶在乡间小路上,路两边的田间地头都有农民忙碌的身影,他们整理被大风掀起的棚布,扶起被刮倒的豇豆架。路边还躺着几棵被风刮倒的树。到了天桥村,等在路边的刘文慧和几位村民一起带着记者来到受灾最严重的东埂,“你看,电线杆都被吹倒了,压在大棚上,昨晚8点多就断了电。”记者看见一根长达几十米的电线杆压在大棚裸露的钢管架上,覆盖的薄膜被掀翻了,钢管架七零八落的倒在田里,“昨天晚上8点多,突然来了一阵‘龙卷风\’,风力特别大,短短十几分钟时间,就刮倒了几棵树、新建不久的大棚也被吹毁了。”说起大棚被毁,在场的几位农民都特别心疼,“这些大棚好多都是刚建好的,现在用的都是塑钢管,一旦被风吹弯了,就废掉了,光是塑钢管这块,一亩地就要损失7000-8000元。”
“农民一年就三次收成,现在种下的是冬辣椒和茄子。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冬辣椒分秧种植的季节,辣椒秧怕雨,必须要罩起大棚保护,不然很容易生病,前几天我们刚种下辣椒秧,盖好大棚,没想到就遭了风灾。”刘文慧介绍说,冬辣椒是农民们下半年的指望,现在再也无法买到秧苗进行补种,今年下半年等于是绝收了,受灾农民半年的收入“泡了汤”。“一阵风把农民害惨了,肥料、种子、人工都投进去了,这一片地里受灾的就有近10户,每家损失都有几万元。”
缺乏保险意识
大多数农户损失难弥补
受了灾,农户们最想了解的是,国家有没有相关的救助政策。记者从芜湖市民政局救灾救济科了解到,对于受灾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农户,民政部门可以给予救助,如果是一般性农业灾害补助,则需要咨询农委。三山区农委的毛主任介绍说,对于天桥村的这种情形,目前并没有相应的灾害救助政策。
天桥村村委会胡书记告诉记者,由于部分农民购买了农业保险,9月1日上午,他陪同保险公司的人员已经在现场核查过,投保的农户将按照相关规定获得赔付,而大部分的农户由于缺乏保险意识,不愿意投保,损失只能自己承担了。据他介绍,天桥村早在2、3年前就开始建议农民自愿购买相应的农业保险,但是至今普及率不高。
“我们不知道保险有什么用,买了就一定能得到赔付吗?赔的钱能有投保的钱多吗?”现场的很多农民都对保险很陌生,对于保险的概念也很模糊,农民的钱来之不易,他们对于农业保险采取了保守的态度。
三山区农委的毛主任介绍说,由于自然灾害的发生不可预料,农委建议农民们购买农业保险,在发生灾害时减少自己的财产损失。据他介绍,目前农民购买的保险有政策保险和特色保险两种,政策保险主要针对水稻、小麦和油菜,购买此类保险国家有财政补贴,一般情况下,农户只需支付20%的保费,80%的保费由各级财政部门承担。包括大棚险在内的特色保险,属于农民自愿投保,保险公司承保,保费上也根据情况不同,有相应的补贴比例。想要购买特色保险的农民可以到村委会登记,一般每年10月以后,由农委统一汇总,并向财政局申请补贴资金,再向保险公司统一购买。
“购买保险,农民们首先要弄清保险和储蓄的不同概念,很多农民认为交了保险钱,如果一年风调雨顺,没获赔,就吃了亏,其实保险是保障意外风险的,在发生严重的灾害时,能降低农户的财产损失,鉴于此次部分农民受灾的事件,我们建议农民能够转变观念,主动购买保险。”毛主任表示。
记者 顾娅 文 许诚 摄
新闻推荐
日前,由芜湖市文化馆主办,芜湖市音乐家协会协办的《我的中国梦》芜湖市第二届原创歌曲征集评选活动揭晓,一等奖2首,二等奖3首,三等奖5首,优秀奖26首。  ...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