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购和商店的兴起,曾经在上个世纪90年代颇为流行的“制衣店”逐渐退出大众视野,芜湖不少制衣缝纫店处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
记者看到,如今这些制衣店多零散分布在老居民区周围,或是菜场附近的巷子里。店内的老板基本上都是实实在在的手艺人,凭借年轻时学成的一技之长开店谋生。走过了“私人定制”最为繁荣的上个世纪90年代,如今这些店仍然存在,虽然生意大不如从前,但是在当下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下,仍占有一席之地,有着自己的市场定位和需求。
近日,记者在芜湖东郊路及福禄商城附近就连续看到几家专门帮人定制成衣的裁缝店。在东郊路一家店内,记者发现店内光顾的客人以中年妇女居多,店铺内挂满成品制衣和布料。一些客人前来,会指着挂在店内的样品,向老板征求意见、询问价格。这家店主姓严,今年46岁,他告诉记者,如今这家店由他和爱人以及亲戚一起打理。严老板表示,自己从十三岁起和叔叔开始学习裁缝手艺,经营店铺已近三十年,客人所要求的各种款式都可裁剪设计做出成品。“除了我们店里的款式,如果客人在外面看到好看的衣服,到我们店来把衣服的样子拿给我们看,我们也能做得出来”,严老板说,从量尺寸、打样、裁剪、做工、锁扣眼到熨烫,做出成衣约需一周的时间。其中最难做的是新款衣服。”他还表示,如今随着网购和商场的大行其道,缝纫制衣店的生意已经大不如从前了,现在前来光顾的大部分顾客均为中年熟客。“几乎没有年轻人来光顾,因为网购的衣服款式时尚。一年中生意最好的时候是九月至十一月。”记者了解到,有些顾客不喜欢逛街或者由于身材胖,不容易买到合适的衣服,也有很多顾客觉得定做的衣服价格实惠、样式独特,会选择来店里定做衣物。然而现在手艺好的裁缝师傅愈来愈少,因为裁缝工艺复杂,做起来较辛苦,年轻人也没有太大兴趣去学习缝纫手艺。
“我以前生意最好的时候同时带过十几个徒弟,如今徒弟越来越少”。说起眼下的裁缝行业,严老板表示生意越来越难做,“等过十几年后,不知道还有没有裁缝店的存在。”
记者 李婷维
实习生 周雅静 蒋捷 文
记者 许诚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日,芜湖心连心爱心协会又申请获赠了100个助听器,但让他们苦恼的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捐赠对象。该协会联系晚报,希望有需要助听器的市民与他们联系,免费...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