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又被称为自闭症儿童、“星星的孩子”,他们就像星星一样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近几年来,随着孤独症孩子的增多,芜湖市多部门对这一群体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爱,不过相对于盲、智障、聋哑孩子来说,芜湖市在孤独症孩子的康复、教育、托养方面的问题也相对较多。
多种关爱
助力孤独症孩子
据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若按照千分之一点五的比例进行保守理论推算:芜湖市有将近6000人孤独症患者 ,其中18岁以下孤独症儿童1300人左右,每年新增孤独症患儿40余人。
安徽省自2012年起将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纳入民生工程项目,其中包括贫困孤独症儿童康复项目。当时经批准芜湖市确立市二院(儿保科)为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定点筛查机构,市培智学校为定点康复机构,为3到6周岁贫困患儿提供每年10个月每人1.2万元的康复救助,自2013年始将康复救助年龄放宽到10周岁。2014年9月,省定点康复机构之一的合肥市春芽残疾人互助会在芜湖设立了分部。据残联统计,2012年实施项目救助12人,2013年救助48人,2014年救助60人,预计今年将救助70人左右。
记者了解到,为了解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孤独症学生走出校门的尴尬,去年9月,市聋哑职业学校在市教育局的支持下,还新开设了专门招收弱智、孤独症学生的职业高中班,并命名为“星星班”,主要传授职业技能。此举填补了安徽省特殊教育的一项空白。
此外,部分孤独症患儿家长于2012年4月19日在市民政局注册成立了“芜湖市孤独症协会”。作为民间社会组织,该协会利用周末时间为部分大龄孩子开设职业康复培训课程。民政与残联系统也对其提供一定的资金及场地支持。
温暖之外
孤独症家庭面临困境
一项项关爱举措,让孤独症家庭感到温暖,但不少家长认为温暖之外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芜湖市残联于去年下半年还特意开展了《关于芜湖市孤独症人士康复、教育托养情况的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合肥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孤独症儿童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政府开设了针对孤独症的特殊学校,配备了特教老师。幼儿园、小学、初中也都开始接收孤独症儿童入学,实行“随班就读”。然而,芜湖市公办幼儿园、普通小学鲜有招收孤独症儿童,拒收孤独症儿童入学现象依然存在,且“随班就读”成了“随班混读”。另外,一般普通学校基本没有开设特殊教育班,更没有专门为孤独症儿童开展特教班。
报告中也指出,作为民间社会组织的“芜湖市孤独症协会”,该机构运转仍存在场地与资金困难。目前芜湖市还没有一所民办康复机构获得定点康复机构资质,为适龄孤独症患儿提供专业康复服务。
另外,相对聋儿、智障、脑瘫等其他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来说,孤独症的康复训练起步较晚,研究和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严重匮乏,影响了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的发展。
期待部门联动
给孤独症孩子更多一些爱
有了问题,就需要解决,这也是孤独症家长的心声,为此,市残联也整合家长心声、多方意见,在报告中提出了五点建议。本报也完全摘录下这五项建议,期待政府多部门能联动起来,给孤独症孩子更多一些的爱。
1、借鉴兄弟地市经验,政府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加大对现有公办康复机构的投入力度,增加场地、资金和人员投入。同时采取“民办公助”模式,解决民办孤独症康复教育养护机构场地与资金问题。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财政投入,增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相关政策,推行孤独症康复训练和生活补贴的普惠性政策。
2、教育部门制定政策,保障孤独症儿童入学权利,接纳孤独症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配置专业人员,加强融合教育。或设立专门的孤独症儿童教育学校(班),设立特殊教育孤独症职高班。
3、民政部门积极扶持民办孤独症康复机构的发展,解决孤独症家庭的困难,对孤独症人士提供康复救助补贴与居家养护补贴。借鉴养老中心建设模式,建立大龄孤独症人士养护中心。
4、卫生部门应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开展合作,加强对疾病的重点研究,积极探索先进的康复技术。加强临床诊断技术培训,在三级以上专科或综合性医疗机构儿科(儿保科)普及孤独症早期诊断技术,在基层卫生及妇幼保健部门普及孤独症筛查知识,将孤独症早期筛查纳入公共卫生范畴,确保早发现、早干预。
5、医保部门将孤独症患者的康复纳入医保报销范畴,并逐步提高报销比例,逐步建立健全孤独症患者医疗保障制度,以切实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记者 芮娟
新闻推荐
记者从安徽文一篮球俱乐部获悉,5月30日至6月1日,“文一地产杯”四国篮球邀请赛将在安徽省合肥市奥体中心拉开帷幕,来自安徽、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的篮球队将展开激战。&...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