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叔叔要是没有追求,他和街头路边的乞丐没什么两样。
我在合肥见过石叔叔。他正在做一场学术报告,阶梯大教室里挤满了周边高校涌来的学生。大家都看着他生动的脸。“因为身体的原因,请允许我坐着报告”。讲台遮掩了他的下肢,看上去,他是那么的完美。一角的拐杖,提醒着,他从一个偏远的水乡艰难地走到今天。
江南,长江北上的拐弯处,有一片低洼的水乡。石叔叔出生在这里。童年,他和村上的孩子一样,夏天游泳,月夜捉迷藏。一场高烧改变了他的一切:烧退了,他却站不起来了。小伙伴们去了村东边的校舍,他却一人在家门口对着水塘发呆。一天,他用打铁出身的爷爷留下的工具,将三个轮轴和一块板做成可以滑行的代步器械,从菜园边绕过村里的石阶滑到了学校的门口,安静地偷听老师讲课。
不久,也是一只手臂的老师说,他发现了一个记忆力超群的孩子,这孩子能走出村子,但是,看看他的腿,老师的一声长叹惊飞了屋顶的燕子。
石叔叔的命运转折是老师说服了他的父母,让他上学。他还按照一本私塾先生家的古书,满村寻找各种树根,治自己的腿,奇迹终于发生,他的腿原来是顺地拖的,那以后居然有一只腿能站立了,但是,那些树根也有了很可怕的副作用,他的脸一层层蜕皮,他立刻止住,把心思全用在学习上。
水乡的泥泞路弯曲而漫长,石叔叔一步一崴地走进了县一中的校园。1990年的夏天,石叔叔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让全校师生为他骄傲了一回。体检、填报志愿后,别的同学录取通知书都下来了,他却迟迟没有消息。后来,班主任告诉他,没有录取,因为残疾。石叔叔戳着拐杖去了县城南边的小河,面对芦苇里纷飞的蝴蝶大哭了一场后,他回到考场转了一圈,在心里说,明年,我还会再来。
那年冬天,沿江江南下了几场罕见的大雪,石叔叔的父亲得了一种奇怪的病,他的母亲推着板车送父亲到处求医,家里已经穷得没米下锅了。
因中学校长的照顾,他去镇中学当了代课教师。白天、夜晚的空闲,他继续复习高考课本。后来的两年,每次高考,他都是全县第一。前一次,又是因为身体的原因,没有录取。一个县文化站的记者采访了他,文章刊登在一张大报上,掀起了一场规模很大的讨论,残疾人的高考政策有了松动。
1992年夏天,清华、中科大、武大的车子开进了这个落后得没见过烟花炮竹的水乡。学校的招生负责人都想见见这个奇人,都说,录取石叔叔没问题。最终,石叔叔选择了离故乡不远的中科大。
他后来留校、出国深造,如今已是全国知名的长江学者。前年,父母带我去了我的祖籍地,得知石叔叔的追求,影响了四村八庄的后人:随父母出门帮工的孩子返乡学习,陆续走向全国,许多人选择了教师的职业,我的母亲后来也读了他的研究生。
往年非常贫瘠的远村,因为石叔叔领的好头,百溪汇海,又像远方的群山,满园已是芳菲的桃李。
芜湖一中高三(10)班 吴津岑子
新闻推荐
本报讯 5月19日,弋江区招商局举行新闻通气会,介绍了今年1-4月份弋江区招商引资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弋江区通过招商引资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外包产业迅猛...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