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的朱宏轩
昨日是母亲节,很多妈妈都收到了儿女们的礼物和祝福, 可是,家住鸠江区沈巷钱村、今年15岁的花样少年朱宏轩却无法像往年一样,亲自用零花钱买一支康乃馨送给妈妈。因为,一个多月前,他被确诊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只能躺在病床上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孩子的疼痛是妈妈最大的牵挂,为了筹钱治病,朱宏轩的妈妈张庆荣整日憔悴奔波。
辗转多地
花季少年被确诊患重病
就在不久前,15岁的朱宏轩还是沈巷中学初三年级的一名学生,热爱运动、开朗勤奋,忙碌地为中考冲刺准备,家里的一面墙上贴着他获得的各种奖状。但是时间到了3月,一切都悄然发生了变化。
“3月底,孩子有些感冒咳嗽,因为忙着准备月考,一开始只在家门口的医院开了些感冒药”,朱宏轩的妈妈张庆荣告诉记者,没想到,之后的几天孩子脸色越来越苍白,很是憔悴,等到了周末在沈巷的一家医院仔细检查后,却被告知需立即转院。
本以为只是小病,医生的告知让张庆荣慌了。等带着儿子赶到弋矶山医院后,又被医生建议再次转院。“一路打车、挂急诊,从芜湖转到南京再转到苏州,心里都急死了,一直到4月4日晚十点多到达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才在急诊室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医生的诊断结果犹如晴天霹雳,惊呆了全家人。年仅15岁的朱宏轩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重型,医生建议“有条件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家境困难
学校、村民纷纷伸出援手
在苏州治疗期间,朱宏轩躺在被隔离的病床上每天都在输液,没有阳光,身体虚弱,无法复习,医院还曾发了病危通知书。幸运的是,朱宏轩很快找到了合适的配型,这给陷入绝望的家庭带来了一丝光明。但是短暂的喜悦之后,一家人又陷入筹钱的困境之中。
“住院一个多月,已经花了七拼八凑的20多万元,医生说,骨髓移植启动资金至少需要四五十万,可是,到哪里去筹这么多钱呢?”张庆荣表示,丈夫原先还是位泥瓦工,可是前些年患了腰椎间盘突出,不能负重,全家收入都靠自己四处打零工维持。三年前,房屋频繁漏雨,厨房都倒了,无奈之下,才找亲戚朋友借了钱重新盖了房屋,借款至今还未还上。
在老师同学、村民邻居的眼里,15岁的朱宏轩眉清目秀、阳光懂事,是个讨人喜欢的花季少年。面对朱宏轩突如其来的恶疾和困境,很多认识不认识他的人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比如,沈巷中学组织教职工和学生捐款8万多元,村民自发捐款了3万多元,大家通过网络发帖呼吁社会捐助,一些好心人陆续向张庆荣的银行账号汇去了1万多元。
爱心不断
母亲盼儿子早日康复
一笔笔捐款温暖了张庆荣的心,可是面对四五十万元的启动资金还有较大缺口。前些天,将儿子交给丈夫和婆婆照顾后,张庆荣又从苏州返回沈巷,继续四处借钱筹钱。
昨日下午,记者也联系到朱宏轩的班主任和沈巷社区居委会。班主任王荣惠老师告诉记者,朱宏轩是班上的数学课代表,成绩稳定在前十名,是个很温和、懂事的学生,和同学关系也很好。这次朱宏轩突然生病后,班上学生除了捐款外,很多人还特意写日记回忆与朱宏轩相处的点点滴滴,鼓励他早日康复,“我们都给他加油鼓劲,希望他早点重返校园。”沈巷社区居委会钱主任则坦言,一场重病也让一个家庭陷入困境,为此,社区、民政部门也特意开辟绿色通道各救助了5000元,考虑到重病急需用钱,社区在帮助朱宏轩家申请低保后,还向沈巷镇政府及时汇报,希望再呼吁镇上的企业捐款,再联系妇联、工会、文明办等看能否提供帮助。
“我的孩子懂事听话,每年母亲节、生日,都记得存钱给我买小礼物,如果因为没有治疗费用导致病情恶化,我实在对不起他。”看着手机照片里原先清秀阳光的孩子已变得脸部浮肿、憔悴不堪,张庆荣再一次难过地湿了眼。这个母亲节,她说,她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儿子能早日康复。
记者 芮娟
病魔无情,人间有情。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你想帮助无助的母亲张庆荣,如果你想为她儿子献一份爱心,可以拨打本报新闻热线0553—3838110与本报记者联系。
新闻推荐
随着空气质量的日益下降,孕妈妈们越来越担心自己腹中宝宝的健康,也越来越关心宝宝在腹中是否存在缺氧的问题。那么孕妈妈怎样才能知道胎中宝宝是否缺氧呢?玛丽娅妇产科专家...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