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有点才华、又掌握了权力的人,野心很容易膨胀,就像小蛇想吞大象一样,最终身败名裂,苦果自咽。东晋时的王敦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败亡的故事就发生在芜湖。
在出事之前,王敦的头上布满了各种各样的光环:在魏晋那个讲究出身、上品无寒门的年代,他出身于琅琊王氏,根正苗红,铺下了仕途的平坦大道;又娶了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儿襄城公主为妻,成为当朝驸马,沾了皇族的光,他想不坐火箭上升是不可能的,很快就高升为扬州刺史,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成为一方诸侯;更何况在“五胡乱华”的时候,他和王导一起,同心协力帮助晋元帝司马睿在南京建立东晋政权,被封为侍中、大将军、江州牧,扼守长江,成为当时屈指可数的权臣。
“王与马,共天下”,成为当时东晋百姓的口头禅。琅琊王氏士族的名声与威望比皇族更高,自然引起皇帝的不爽。如果王敦此时韬光养晦,像清朝曾国藩一样,懂得“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的道理,主动解除兵权,功成身退,也就不会因叛乱而身首异处,遗臭万年了。
毕竟皇帝的龙椅诱人,一代枭雄王敦可能觉得晋元帝是靠王氏家族才当上皇帝,有点烂泥糊不上墙的感觉吧,也想自己过把皇帝瘾。于是,他以“清君侧”为名,一路打到南京,攻陷了石头城。晋元帝无可奈何,一口气封了王敦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等各种官帽。国家军政大权,尽归王敦。朝廷毫无主权,元帝名为天子,几乎号令不出宫门,气得他忧郁成疾,不久就一命呜呼了。
幸好,晋元帝虽说是平庸之主,可是他的继承人晋明帝却是一个能奋发有为的英主,更是一个让王敦破碎皇帝梦的强大而睿智的对手。晋明帝把王敦觉得已是自己囊中之物的皇位,三下五除二轻轻夺了回去。在王敦攻打石头城的时候,作为太子的他就准备亲自出战,与王敦决一存亡,结果被属下砍死他的马,拦住了他。这样一个豪杰,王敦自然心里有点忌惮,想找借口废掉他太子的地位,结果没有成功。
晋明帝即位后,下了着好棋,安排了心腹郗鉴担任安西将军、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华恒为骠骑将军、都督石头水陆军事,这样,京城防卫有保障,王敦沿江驻扎的兵马,一举一动尽在防御掌控中。
这时,大部队驻扎在姑孰于湖县(今天的芜湖古称)的王敦又出了昏招,他主动上表给明帝称贺,要求朝廷诏他入朝。明帝将计就计,立即手写诏书,让王敦入朝朝觐,并且允许王敦带剑穿鞋上殿。不过,接到明帝诏书的王敦,这时又不敢只身进京了,他的部队一直屯驻在芜湖,准备着手攻打南京了。
艺高人胆大的晋明帝,想亲自察看王敦军营的虚实。于是他骑着巴滇骏马,只带了两个随从微服出京,来到位于芜湖王敦的营垒。这个时候,王敦正在睡午觉,据说他正在做梦,梦见旭日绕城,红光炎炎,一下子把他惊醒了。正好探子来报,说外面有几个人在偷窥军营的布置,里面有一个人看起来威风凛凛的样子,应该不是常人。
王敦连忙爬起来说,这个人肯定是晋明帝,你们赶紧追过去,把他抓起来。晋明帝看到一大队人马出来,连忙往回跑。他在路边看到一个老婆婆在卖烧饼,就买了几只,还丢下自己价值连城的七宝鞭说,如果后面有追兵过来,你就把七宝鞭拿出来给他们看。很快,追兵就来到了卖饼处,老婆婆告诉他们说,客人已经跑远了,你们追不上了,还拿出了七宝鞭。追兵们从没见过这么值钱的宝贝,就大家拿在手里传看,爱不释手,耽误了追赶的时间。晋明帝以自己的智慧,安然回到了宫城,进行了平叛部署。自然,由于王敦叛乱的不得人心,很快就失败了。
其实,在王敦反叛前,当时有名的易经大师郭璞就借卜卦劝告王敦,如果他反叛,祸在旦夕;如果他退回武昌驻地,则能够善终。王敦这时利欲熏心,哪里听得下去劝告,一怒之下,杀了郭璞。砍掉了别人头颅的王敦,后来,自己的头颅也被悬挂在南京城门上示众。野心太大的人,最终付出沉重的代价。
后来,在芜湖生活的宋代大词人、状元张孝祥,在《满江红·于湖怀古》里感慨这段事迹,“千古凄凉,兴亡事、但悲陈迹……巴滇绿骏追风远,武昌云旆连江赤。笑老奸遗臭到如今,留空壁”。可见,那些只顾自己名位、不管百姓死活的野心家,在千百年后,在老百姓心里,对他们只有唾骂和不屑常在。
士兵们玩七宝鞭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汀棠公园。北宋时期,芜湖东承天院的蕴湘方丈建起了玩鞭亭,立起了诗碑,刻上了诗人温庭筠吟诵这段故事的诗句,并请大文豪苏轼在碑后题写了一段文字。如今,诗碑已不存,但“玩鞭春色”作为芜湖古八景之一,是游人络绎往来之处,在他们的指点间,那些前尘往事已成为体现芜湖文化底蕴的一道风景。
徐春芳
新闻推荐
昨天是新《环保法》实施后首个“世界环境日”芜湖系列环境公益活动全面启动
本报讯 6月5日上午 ,由芜湖市环保局主办的芜湖市2015年“世界环境日”系列环境公益活动在奥体公园举行。今年6月5日是新《环保法》实施后的首个“世界环...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