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闻 无为新闻 芜湖县新闻 繁昌新闻 南陵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芜湖新闻 > 正文

乔学平防汛堵渗漏“抢着干”

来源:大江晚报 2015-06-02 14:31   https://www.yybnet.net/

每到汛期,青弋江上都有乔学平的身影,不仅在岸上,更有在水里。他负责水利这一块,曾连续18年潜入青弋江里防汛堵渗漏。乔学平为人低调,是典型的闷头干事型人物,同事和居民都看在眼里,对他无不交口称赞。

“他工作是认认真真、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没的说。”松元社区张金凤主任对同事乔学平如是评价。这不是溢美之词,而是客观事实。日前,记者来到松元居委会,见到了这位“抢着干事”的乔学平。他正低着头,手拿尺子在一张图纸上测量,对记者的采访也不予“理睬”,能看出是个一丝不苟的人。

杨乃云是乔学平的同事,两人从年轻时就认识了。“我们1983年就一起共事,当时他是村里民兵营长,才20来岁,我们都很年轻。” 杨乃云说,乔学平当时负责土地、城建、市容、水利这一块,工作很认真踏实,交给他的事情肯定能做好。印象最深的就是汛期下水堵渗漏。当时辖区的双陡门排灌站(袁泽桥西侧位置)是重点防汛地段,一旦防不住水圩堤(当时没有防洪墙)就会崩掉。因上游染料厂污染严重,青弋江水质很差,对排灌站墙体造成了严重腐蚀,导致闸门关闭后依然有渗水。“他就穿条内裤,潜水下去堵漏,将棉絮、土包一包包地压下去,游上来又潜下去,最长连续工作3-4小时。”杨乃云说,斗门水有4米多深,好在乔学平水性好,但为防意外,大家还是在他腰上栓条绳子。这是汛期的时候,到了枯水期,内河水位要高于长江水位,乔学平还要再次下水,将沙包、棉絮等从水下清理出来,天冷就喝口酒暖暖身子。 水里有焦油,腐蚀性大,对身体也不好,可他从没说过,这一干就是18年,直到2001年该排灌站不存在了。

听杨乃云在旁边说自己,乔学平偶尔也插嘴说两句,“身体没关系,皮肤虽然黑蚊子还不咬呢。”1996年,张金凤来到村委会,和乔学平成为同事,他依然负责防汛这一块。 虽然双陡门排灌站没有了,但辖区还有个马塘排灌站,每年开闸、关闸、水下隐患排查, 还都是乔学平负责,他也经常下水看看。“抢着做事,脏活累活都是他干,从来不说一句话。”张金凤说。记得去年7月5日大暴雨,芜湖市区很多地方发生了内涝。辖区的农贸市场全被淹了,里面的公厕污水全流出来,卫生纸等杂物弄得到处都是,将下水阴沟全堵住了,乔学平急得就用手一个个地将下水阴沟的污物清理出来。“当时是夜里11点,漆黑一片,水已快到膝盖了,找不到工具只能这样,好在12个阴沟全疏通了。”乔学平对那次暴雨也记忆犹新。

还令大伙感动的是,乔学平有个80岁的老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生活起居全是乔学平一人照顾。每天,他要给母亲做好一日三餐,朋友、同事、同学聚会等所有应酬全部推辞掉,除了工作就是回家。因母亲不吃外面买的饭菜,中午无论加班再迟,他都要回家做饭。每天凌晨4点多,乔学平就准时起床了,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冬天不会超过5点起床。做好早餐、做完家务后,他还去附近荒地上的菜地做农活,然后7点钟到小区内转转,将不整洁的地方拍下来。8点钟正式上班后,他再将情况反馈给物业等部门进行整改。

“这一辈子就是在村(居)委会了,时间长了也习惯了,都是给居民服务的。”不善言辞的乔学平说。

记者 李贾

新闻推荐

芜湖文化学者周飞登上《百家讲坛》在央视解读“中国神话”

本报讯  那些流传千古的经典神话故事,究竟包涵了怎样的寓意?远古先民为何能在茹毛饮血的时代创造出伟大的奇迹?神话故事中所蕴含的真情道理对我们现代人又有着什...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乔学平防汛堵渗漏“抢着干”)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