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烟雨,女婿驾车偕我和夫人前往太白墓陵园,是游览,更是凭吊。
坐落在青山脚下的太白墓陵园,虽然没有帝王将相陵园的恢弘气势和奢华景象,但这里是太白诗仙长眠之地,诗风浩荡,气贯千古。游人到此,举目转睛皆是李白诗句,仿佛这里的每座建筑都是以李白诗句为砖瓦垒砌而成,处处生发着诗的气息。烟雨朦胧中,陵园呈现出的江南园林之美,更富诗情画意。一方水塘,名曰青莲池,涨满春水,碧波微漾。一条小溪蜿蜒流淌,两岸花木繁茂,垂柳轻拂。一道白壁黛瓦的花墙把陵园分隔成内外两院,几扇漏窗将墙外景色镶嵌成几幅水墨画,别具丹青情趣。雨色苍茫,雨声淅沥,更衬托出陵园的宁静,宁静中蕴含着肃穆气氛,令游人神情庄重。
由一条条石径引导,我们撑着伞,蹚着水,往各个景点逐一参观,寻觅千古诗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李白塑像,仰天举杯,应是取《月下独酌》之诗意。在这里我看到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孤寂,更是看到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和他与明月“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的豪放。
“太白碑林”是一条曲折回转的长廊,陈列着一百多方石碑,除刻有近代文人赞颂李白的诗文外,余下一百方石碑均刻有精选的李白一百首诗篇。字体飘逸隽秀,大多为名家手书。在这里我听到了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样的低吟浅唱;听到了“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这样的铿锵之声;听到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样的长啸高歌;听到了“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样的向天叩问。诗仙长眠之地的碑廊,仿佛有股强大的气场,把李白的豪迈之气化作浩荡雄风,穿越千年时空,撞击着人们的心灵。
一座小石拱桥横跨小溪,桥头建有一座小亭,飞檐翘角,古朴典雅。亭内立有一块巨碑,上刻李白晚年在当涂的十首歌咏当地山水风物的诗,谓之“姑孰十咏”,小亭也名为“十咏亭”。亭虽小,却承载着李白对这方土地的深情和眷恋。细看方知,碑上所刻之字,是由芜湖著名画家黄叶村书写。作为姑孰派画家的黄叶村,由他书写“姑孰十咏”,也相得益彰。我作为芜湖人,对此尤感兴趣。
李白墓和太白祠是陵园的主体。祠堂门楣上悬挂着书法家林散之手书“太白祠”横匾,厅内迎面耸立一座高大的汉白玉李白塑像,神采奕奕,气度非凡。塑像背倚一座屏风,是一块巨幅版画,以李白在当涂游踪为写意,上方悬有一匾额,“李白高踪”四字为书法家舒同所题。我们怀着敬意,在李白塑像前肃立片刻。转过屏风,出后门便是李白墓。墓呈圆形,墓顶绿草如茵。墓前立一石碑,上刻“唐名贤李太白之墓”。墓旁翠竹、冬青经雨水淋洗更加郁郁葱葱。
我站在门内,隔着屋檐挂下的雨帘,默默凝望着李白墓,思绪飞扬,遥接千古,李白墓的圆丘在我眼里幻变成一个偌大的句号——李白人生的句号。在人生的最后一程,他颠沛流离,穷困潦倒,寄人篱下,这个人生句号画得是多么的凄苦。又联想到唐代另一位大诗人、诗圣杜甫晚年也有着“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凄凉,让人不由得唏嘘不已。
诗言志。年届二十的李白刚入仕,就胸怀“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凌云之志,一心匡世报国,临谢世,虽然贫病交加,仍不坠其志。祠堂内一块石碑刻有李白的《临路歌》(又称《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这是李白临终前用尽全力发出的呼啸之声,也是太白诗歌闪耀出的最后一道光芒,如同夜空中划破黑暗的一道闪电。突然间,我的眼前也一亮:这一浓缩了李白一生远大政治抱负的生命绝唱,不正是我要寻觅的李白诗魂吗!壮哉!李白。伟哉!李白。
不知何时,有人在李白的供案上献上了三束鲜花,供放了几瓶白酒。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带祭品,但胸怀虔诚,有心香一炷。
□ 心园
新闻推荐
近日,家住澛港的高...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