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烈日下,志愿者走进工地,为工人们送上防暑、保健的爱心“加油包”,不仅能带来消暑的生理效果,更能于高温中,让人们体会到温情和感动,这种细微之举,是对高温下劳动者的尊重和关爱。
然而,面对热浪侵袭,高温下的劳动者需要爱心和理解,但更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和刚性约束。对企业而言,管理者应多给职工一些关怀,为他们送出一片盛夏的绿荫。作为监管部门,为高温下劳动者维权,要变“要我管”为“我要管”。一般而言,有的企业和用工单位不自律,劳动者怕“丢饭碗”而不敢投诉,要让劳动者的“高温权益”不成为一纸空文,职能部门不能“打酱油”,坐等劳动者投诉,而是要走出办公室,到工地、车间检查高温权益落实情况。
有关部门面对“烧烤天”,不妨借鉴一些城市和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人性关怀的高温应急机制,定期开展防暑降温专项检查。包括调整劳动者工作时间、中午休息延长、设置休息室,尽可能将高温作业安排在晨间和夜间气温较低的时间段;向劳动者提供透气性好的工作服、防护手套,供应含盐饮料,配备人丹、风油精等防暑药品等。
本版“有图有声音”栏目欢迎读者踊跃赐稿。稿件请对芜湖本地的新闻图片展开评述,要求言简意赅。来稿请电邮至:wuhugw@126.com,并注明“有图有声音”字样。
赵应昆
志愿者送上爱心“加油包” 记者 赵亚玲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 6月份以来,花桥镇残联深入残疾人家庭,大力宣传省民生工程优惠政策的规定,重点向群众宣传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贫困精神病患者药费补助、白内障免费复明手...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