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青弋江畔的南街社区商业网点密集、老旧小区较多,共有4000多户近万居民。社区原有几个志愿服务队伍,但比较零散,如何整合资源提供更精心贴心的志愿服务?如何拉近邻里之间的距离?为此,南街社区牵头并注册成立了“邻里帮邻里”社区联合会,这个由社工、老党员、居民、共建单位组成的社会组织已有四个备案团队7个志愿服务组,全方位、有针对性的为街坊邻居提供多项不同的志愿活动。
整合多种资源
成立有组织的社区联合会
目前,“邻里帮邻里”社区联合会已在弋江区民政局注册。据南街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的市民从平房院落搬进了单元楼,居住环境改善了,但钢筋混凝土和防盗门也拉大了邻里间的距离,所以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很是重要,也容易拉近距离。另外辖区内有不少社会单位以及共建单位,他们如同“好邻居”般也愿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帮助。于是,今年5月,社区在整合原先零散的志愿队伍、多家共建单位资源的基础上成立了“邻里帮邻里”社区联合会,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活动、孵化更多的公益团队。
记者了解到,社区联合会由社区党委书记鲍小龙牵头、弋江小区业委会主任恽元琴担任副会长,辖区内的向阳小区、月河星城、弋江小区、弋江新村、中江东区、环球小区、万豪一期、万豪二期、利民二村八大小区各有一位居民担任理事,分别负责各小区的志愿服务事宜。
经过培育、发展,目前社区联合会已有“邻里帮邻里”志愿服务队、“和事佬”爱心团队、文体协会、业主联合会等四支备案的社会团队。在此基础上,又组建了7个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组。其中,邻里守望组主要帮扶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居民志愿者一对一结对上了年纪、行动不便的关爱对象,平时多上门了解老人身体精神状况、提供相关需求;以离退休老党员为核心的群防群治组则负责定期治安巡逻、网吧监督等,维护小区居民和未成年人安全;和事调解组不仅擅长调解各种邻里矛盾,家庭成员之间的“小疙瘩”也能在此解开;便民利民组则都是有技艺特长的热心居民,他们多以低偿或无偿的形式修理家用电器、疏通下水道以及检修煤气电器,每月还会到重点帮扶的空巢老人家庭上门进行一次大检修;由社区卫生服务站和高校大学生组成的健康保健组经常开展义诊活动,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由文艺爱好者组成的文化志愿组则为小区居民带来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社区文化氛围;社会服务组由四大高校、律师事务所、啤酒厂等共建单位组成,他们或提供法律咨询或上门慰问困难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各种服务。
有行动有温暖
七大志愿服务组全面“开花”
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社区联合会的7个志愿服务组已全面“开花”,有针对性地开展起志愿活动,温暖了居民,也让邻里关系更和睦。
前段时间,健康保健组就在月河星城小区开展“义诊送温暖”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不仅为居民测量血压、发放健康知识手册,还为前来的居民答疑解惑,分析病情,讲解注意事项。7月上旬,社会服务组里省中医药高专的大学生也来到社区,为中老年居民提供了免费的按摩推拿服务。便民利民组的庄祖伟师傅是南街一带有名的家电维修工,遇到比较重的家电需要维修,他便背着工具上门服务,很多时候,遇到困难居民,他都只收个材料费甚至不收费。
在南街社区经常能看到一群戴着红袖章、戴巡逻帽的大爷大妈,他们便是群防群治组以及和事调解组的成员,别看年纪不算小,可是他们身体很好,走得动路,还喜欢“管闲事”,人熟、路熟、情况熟,很多居民都愿意听“老人言”。比如一工人在拖放三轮货车时,将停在旁边的一辆进口赛车不慎刮伤,一人要赔偿,一人坚持要修好,双方闹得很僵,幸好组员程大妈巡逻发现出面,苦口婆心地劝说,最后工人表示愿意赔偿1500元,赛车主人也欣然接受。
邻里守望组的核心是邻里之间互助互爱,这中间也有很多感人的事。自老伴过世后,90多岁的马月秀老人一个人居住在向阳小区的单身公寓里,上了年纪,老人记性不大好,经常忘记关煤气,住在同小区的结对志愿者任银珍便每天上门看望老人,提醒她关好煤气。老人没事时经常捡些垃圾,堆放在楼道口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任银珍不仅带头帮忙清理掉垃圾,还喊来志愿者到老人家进行了个大扫除,使小屋焕然一新。作为邻里守望组的志愿者,60多岁的后春林一直关心着辖区10位“三无老人”的最新情况。因脑出血后遗症丧失自理能力,66岁的“三无老人”黄小宝常在芜湖市眼科医院和马塘医院之间转院治疗,后春林就一直帮忙跑腿办各种“入院”“出院”手续,及时将最新情况反映到社区。在黄小宝心中,远亲不如近邻,这位比自己小几岁的邻居就像亲人一样温暖。
记者 芮娟 实习生 唐小娇
将车辆乱停放现象拍下 记者 许诚 摄
新闻推荐
早上上班路上,几位农民拦住我,让我帮他们呼吁呼吁。由于今年油菜籽价格比去年低不少,许多人家的油菜籽堆在家里,没有卖。农民朋友希望政府部门组织有关企业上门收购。我上网...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