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学生们都已放暑假了。经过一个学期的拼搏努力,许多学生已身心疲惫,暑期本应是放松心情、娱悦自我的好时期,然而有些学生却要继续作战。
追根溯源,这中间有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作祟,也有跟风心理和社会培训机构的大肆鼓吹,将孩子由学校的课堂转战至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就成为了一种常态。
姑且不论“第三学期”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如何,单就是学生的“认可度”早已大打折扣——硬着头皮、极不情愿地接受“再学习”,不仅会扼杀学习兴趣和灵气,也容易产生厌学和抵触情绪,更是违背了教育规律,学习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笔者以为,把快乐轻松的暑期原原本本地还给孩子,当务之急既要转变教育理念杜绝“学业化”,也要创新活动载体,打造“幸福时光”。一方面,学校、家长要从孩子的健康和长远发展考虑,让其从“厌倦”的书本中摆脱出来,根据个性特色、兴趣爱好做想做的事,自寻其乐但不自我放纵;另一方面,社区、文体场馆要以“低门槛”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孩子,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强身健体,在社会实践中丰富阅历,在奉献社会中提升自我。
本版“有图有声音”栏目欢迎读者踊跃赐稿。稿件请对芜湖本地的新闻图片展开评述,要求言简意赅。来稿请电邮至:wuhugw@126.com,并注明“有图有声音”字样。
徐剑锋
把快乐的暑期还给孩子 记者 赵亚玲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虚构工地需要钢板信息,多次与他人签订钢板租赁合同,骗取钢板1000多吨。6月中旬,弋江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犯合同诈骗罪,获刑12年零6个月,并...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