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开学季,微信朋友圈里传着一个段子,说是一位中学校长在开学致辞中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卸其QQ,封其微博,去其贴吧,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喝茶、思过、锻炼、读书、弹琴、练字、明智、开悟、精进,而后必成大器也。”看了之后一笑,不过又是朋友圈取大家开心一乐的笑话而已。生活中是不太可能有这样的校长的,连一国总理都亲自为互联网+站台、鼓励我们去寻找一个个“风口”的时代,他居然要求我们的孩子回到信息化的蛮荒之地,与IT彻底绝缘。这样不讲政治、不识时务之人,怎么可能当上校长呢?
这样的段子,无非想表达一种意思,就是网络对孩子的影响,已经让他们没有时间去做那些过去看来很有意义的事情,增加那些琴棋书画的多功能素质,而是把他们万人一面地变成了“低头族”。你看,现在的大学已经陆续有新生进校军训了,过去军训休息的时候,学生们会拉歌,会斗牛,比哪个俯卧撑做得多,聊一聊各自的家乡和家庭。现在,一到休息间歇,不约而同地掏出手机,发微信,晒图片,打手游,新同学就在身边也不会主动说一句话,同一个房间住了半个月还叫不上名字。过去熄灯后的卧谈会,今天变成了笔记本、IPAD、各式手机等多屏闪耀、相映生辉的场景。对此,我把宋人杨万里的那首诗改了一下,真的是“毕竟学生入校中,风光不与旧时同。多屏相映无人语,只疑天骄变哑聋”!
严格来说,孩子们的今天,应该是由我们成人的影响造成的,是由整个社会的大环境造成的。与其让他们回到信息化的蛮荒时代,不如检点一下我们自己,反思一下我们为他们营造了什么样的环境,或者说我们为他们立了怎样的规矩,做了怎样的示范。试问,有多少人敢于把手机关掉半天,或者干脆把它丢在家里一天,让自己彻底断网一段时间?开会的时候,又有哪个单位作出规定,统一把手机上交关机,安下心来沉到会议议题中间?顶多是会前提个醒,把手机打到静音或振动,但会议中间还不是照样一个个在屏幕上划来划去,甚至还拍几张现场的图片到朋友圈,表明自己很忙。回到家里,饭后虽然很少再打开电视,但又有几个人不是马上拿出手机、IPAD,又有多少家长还会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聊聊社会,说说时事,更不要说打开书本,让家里弥漫着久违的书香,甚而与孩子共同阅读、分享?夫妻上了床,也没有了过去的枕边风、床头会,一人一屏,你上你的淘宝,我刷我的朋友圈,去趟卫生间都要把手机带上。这样的场景,是不是每天都在你我的身边闪现?如果是,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责怪孩子们太沉溺于网络、被手机牵走了魂?因为,我们的魂,早已被这个“多屏世界”牵走,我们的心,早已不再属于自己,也正在从家庭、亲人身边游离。
老实说,我个人多多少少也属于这正在失魂走心的一类,好在,尚余一丝的清醒和反叛的勇气,也尝试着把手机丢掉半天,甩在家里,好像我的生活和工作也没有受多大影响。让我保留这份清醒和勇气的,一个可能是因为学历史的出身,总能产生一些时空之间的穿越感,把一些问题看得相对通透些;另外一个,就是要感谢复旦的一位教授,他在课堂上的一席话让我醍醐灌顶,他说:今天,我们打开手机,全是心灵鸡汤,各类信息潮水般涌来让你真伪莫辨,其实,这些内容顶多只是message(信息),而不是knowledge(知识)。信息是零散的、感性的、随机的,来得快,去得也快,而知识则是系统的、理性的、经过滤后而相对耐久的。被这样的信息熏多了,人们就容易陷入一种“无思”的状态,没有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甚至不愿主动再去思考。如此,这个社会、这个人,离“无知”也就不远了。
我以为,这段话,比段子中那个校长的开学致辞要深刻、睿智得多。
新闻推荐
2017年,芜湖购新房或将两成全装修芜湖成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
本报讯 记者昨日从省住建厅获悉,到2017年年末,芜湖市新建住宅中全装修比例计划达到20%。保障房产业现代化达20%以上 &nbs...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