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闻 无为新闻 芜湖县新闻 繁昌新闻 南陵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芜湖新闻 > 正文

“尊重并挽救生命是每个人都该做的事”芜湖出现第6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来源:大江晚报 2015-08-19 20:37   https://www.yybnet.net/

记者见到张浩那天,他正在高速上帮一位私家车主处理故障车辆。即将启程前往合肥进行前期医疗准备了,张浩显得很平静,他低调地表示:这是一个简单的手术,举手之劳就能救人一命,不足挂齿。

张浩于8月13日入住省立医院,18日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成为芜湖市第6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全省第71位、全国第4899位(预估)捐献者。

基层劳动者

张浩在芜宣高速公路管理公司湾沚收费站工作。自2003年退伍后便一直在这个岗位上,从收费员到站长助理,勤勤恳恳,十多年如一日。

说起这位“80后”,同事们赞不绝口。收费站上的工作采取24小时轮班制,夜班是家常便饭,周末也不得休息。张浩做事话不多,站里的大小事情大多是他负责,处理得井井有条,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

在我国,每年几百万的白血病患者中,只有几百人能成功找到匹配的造血干细胞;一个骨髓捐献者往往等待几年甚至十几年,都没有可以帮助的患者。万分之一的几率,几乎相当于大海捞针、沙漠淘金。

2010年,张浩加入中华骨髓库。今年6月18日,经高分辨身体检测,与一名1993年出生的男性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匹配成功。

5年后突然接到省红十字会通知,张浩的心情既激动又惊喜。他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能够挽救一个生命,人生变得更加可贵而有意义。

造血干细胞的匹配检查是十分严格的,为了保证最终匹配成功要经过几次确定。令人欣喜的是,张浩与患者初配确定与精配确定已经成功。

8月13日,他赴合肥进行抽血,血中分离造血干细胞150-200毫升,昨天,造血干细胞成功采集完成。

爱的选择

一直以来,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社会上还存在不少疑虑,很多匹配成功之后的阻力就产生于此。“不会为了救一个人而去伤害一人”,记者了解到,只有身体情况符合的人才能参加捐献。捐献对于人的身体不会有任何的伤害,捐献后只有微乎其微的几率有低温头晕的现象,只要稍微休息即可正常生活和工作。

对张浩来说,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挽救白血病患者的志愿者,是自己不断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后的选择。从部队退伍之后,张浩身体素质好,每年都跟着单位组织参加献血,渐渐地发现骨髓捐献这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并开始关注白血病人群。

白血病患者大多数是青少年,其中甚至50%还是襁褓中的婴儿。当时,初为人父的张浩,为白血病儿童以及父母们的遭遇感同身受。他说,白血病家庭体验着寻常人家无法体会的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煎熬,病房中的患者每天眼见着各种生离死别,忍受着医学治疗、期盼着新的一天能够到来。

“很多孩子每天更新着日记,突然就断更了,这是因为离去了。”他的眼睛闪烁着,“这不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尊重生命、挽救生命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

昨天下午1点20分,采集顺利完成。休息了一个小时后,张浩和记者一起踏上了返程的路,他高兴地说,家人和朋友十分理解并且给予了他极大地鼓励和支持,这对于他的家庭来说是意义重大而终生难忘的事。

记者 王世宁 实习生 周辛欣 潘有琴 文

记者 赵亚玲 实习生 于健超 摄

张浩和他的妻子

新闻推荐

寻梦瓦尔登

夜色如此寂寞,细数已有好几日未能与月共眠了,窗外灯火阑珊,窗帘也挡不住灯光一束束地窜进屋内。我开始怀念,怀念那轮圆缺有序,曾经给无数文人骚客诗意的明月,就像孩子怀念远行...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尊重并挽救生命是每个人都该做的事”芜湖出现第6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