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闻 无为新闻 芜湖县新闻 繁昌新闻 南陵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芜湖新闻 > 正文

韩步华(机关工作人员、芜湖知名评论员)质疑“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来源:大江晚报 2015-08-17 13:35   https://www.yybnet.net/

央视教科频道7月17日开播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来,我扫过几眼,总觉得这一切都是那么地不可思议和缺乏理性基础,一张张稚气的脸被那些艰涩生僻的汉字扭曲,他们的心灵也势必受到相应的扰攘。作为大半辈子与文字打交道的人,我以为在中国最大电视媒体上进行这种形象推广,并不能代表文化进步,它过分追求对汉字这一“工具”里生僻外形的把握,而忽视了汉字在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的天然弊端。

作家孙犁在世时多次坦言写作离不开字典,且据我所知,完全离得开字典创作的中国作家少之又少,原因就是汉字具有十分强烈的排众性,并不希望被所有的人掌握,而只为少数人垄断。新中国之初,就成立了“文字改革委员会”,职责之一就是希望通过对汉字的改造使其成为大众“工具”,且取得了可喜成绩,即便如此,现实中能够熟练使用汉字写作和表达的人,如果用高标准衡量,哪怕是文科大学生怕也难以完全胜任。所以,时至21世纪,有人不是在汉字再简化上下功夫,却热衷于生僻字的听写,这正常吗?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有个十分煽情的口号:“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实在令人哑然。每个口号的提出,都应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对于偏爱文科的中小学生,多读一点古典名著,多读一点诸子百家,乃至多背记一点生僻字,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对于绝大多数中小学生来说,只要按教学大纲要求掌握汉字就可以了,他们将来大多要从事具体工作,背记汉字再多也没大用。何况数万汉字中的绝大多数都已在各类古籍中睡去,理应永远淘汰,不能沉渣泛起。

在连续三届汉字听写大会中,那位叫郦波的点评嘉宾, 他对汉字的解释是近乎宗教的:“一字一文化,一字一智慧,一字一历史,一字一价值。”毫不客气地说,这是绝对的夸大,汉字的本质就是工具,文字作为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也会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汉字又是象形字,且一直在不断演化中,就多了些“噱头”,如斯而已。当然,郦波是靠这个吃饭和扬名的,干一行吆喝一行,情有可原,奇怪的是各路媒体(包括央视这样的权威媒体)的无度追捧,巴不得所有中小学生都行动起来,投身其中。一个民族的兴旺,需要经济振兴、政治昌明和文化发达,让将来大多数不会从事文字研究的人在这上面过分花费精力,究竟是悲还是喜?

现代汉语成语词典收录汉字近万,常用的也就那么三四千颗,多数生僻字即便像我这样的“评论员”,也是终生难得用上和碰见的。这里,我以个人名义真诚奉劝年轻家长,万万不要让孩子参加这类竞赛,除非你的孩子是个汉字天才,将来又多会从事文史考据之类的工作,不然,那就远离课本以外的生僻字。而且,在这类比赛上真的夺得了名次,对于孩子也没有益处,反会让其造成有害的虚幻感。

我并不完全否定汉字听写活动,它只宜在中小学生中的特殊“小众”中进行,而不应在全国范围内搞。把汉字捧到神的高度,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当代悲剧。

新闻推荐

长江水位持续下降

随着长江上游来水...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是神画 也是神话2015-08-17 20:37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韩步华(机关工作人员、芜湖知名评论员)质疑“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