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闻 无为新闻 芜湖县新闻 繁昌新闻 南陵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芜湖新闻 > 正文

六郎桥的传说口耳相传

来源:大江晚报 2015-08-16 13:36   https://www.yybnet.net/

北宋年间,抗辽名将杨六郎因母亲朝圣九华山放心不下,欲接母回家。择日与孟良、焦赞一行渡黄河、过长江、涉浅滩、蹚沟河,晓行夜宿,翻山越岭,逶迤南行,到鸠兹古邑已是仲夏季节。三人无心闻渔舟唱晚,牧童横笛,农夫匆忙收割的身影,匆匆赶路。

此时,忽看到远处沟旁一牧童头戴斗笠,倒骑牛背,且歌且行:“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中。”后又随风飘来另一牧童脆嫩的声音:“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使杨六郎由悲凉寂寞,到幽怨交加愤恨无比。深知此地定有世外高人隐居于此,授歌于牧童。

三人下马随牧童进入八仙岛腹地。原来八仙岛是三面环水,一面临陆地,约百亩大小,芦苇丛生,野草遍地,正是放牧好去处。忽见一开阔之处,有七、八个牧童在滩上插数根竹竿,竿上缚草为人,牧童进退有序穿梭其间。六郎观其良久,方悟牧童所演的“八卦阵法”,娴熟之至,也证明了自己所猜有理,定有将门之后,报国无门,隐居民间,以教习牧童兵法为娱。六郎走到年龄稍长牧童身边道:“请问你们所演阵法是何人传授?现居何处?姓甚名谁?”牧童上下打量了一下杨六郎,用手一指八仙岛南面,隔沟不远处一座寺庙。“那就是南坝寺,是僧人石勇师傅所授,他不仅教我们读书识字,排兵布阵,还传授刀、枪、斧、钺之技,要我们长大后,有机会投军报国。”

杨六郎顿悟:宋太祖赵匡胤,为巩固政权,演绎了一次“杯酒释兵权”的把戏,把以大将石守信为首的有功的诸将一个个削夺兵权,告老归乡。其中石守信之孙石勇不满太祖“良弓藏、走狗烹”这种做法,出家南坝寺。但他始终不忘爱国报国之志,后为南宋果然培养了一批骁勇善战的勇士。杨六郎想到此处,喟然良久,随令孟良、焦赞二位,就近投宿农家,决定为方便孩子们学艺习武,在三滩沿与陶潭交界处造一座木桥。

十日左右,这座宽三丈、长九丈的木桥,牢固地架好了,沟通了由八仙岛直至南坝寺的道路。不仅方便了两岸百姓,也为牧童们拜师求学开辟了捷径。保丰圩的老百姓闻讯赶来,都为有此善举的外客而感动,纷纷询姓问名。杨六郎无奈之下,写一谒语交给族长:“无根之木,十二平分,家有男丁。”来者都无人领悟其意。

第二天清晨,杨六郎一行三人,并未按原计划朝圣接母,而是急速奔赴边关,以报国大孝为重。

北陶长者择日拜会南坝寺石勇长老,告之有外客造桥利民一事。石勇长老深受感动,将谒语展开仔细看后,心自领悟其意,向北深深一揖,并在谒语之后,各加二字转呈族长,请造桥师傅以此为桥名。“无根之木易活,十二平分为六,家有男丁谓郎。”造桥师傅读谒语后,只悟出后两句为六郎二字。但前句为何字,终未知晓。

后来,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中状元,回芜湖探亲,并探访古鸠兹时,去南坝寺敬香。看到长老留于屏风上的谒语:“无根之木易活”,心想,这无非告诉我们靠插枝成活之木,应是杨树也。句中木易相连岂不又暗含“杨”字吗?莫非是北宋一门忠烈“杨六郎”途经此处,为长老教习孩童习武,传授兵法,方便过往百姓特造的一座桥!

从此,为纪念抗辽名将,造桥行善的杨六郎,当地人特将此桥命名为六郎桥,相沿而不废。

□胡荣道

新闻推荐

奇瑞汽车特技嘉年华第二季芜湖站举行

本报讯 &nbs...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六郎桥的传说口耳相传)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