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9月15日,本报《安全生产》专版推进特别策划《安监人话安全》,得到了广大安监工作人员和众多读者的肯定,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近日,又陆续收到了一些来自安监工作一线工作人员的心得文章。本报进行了认真选择、编辑,再次推出《安监人话安全》,以飨读者。
芜湖餐馆爆炸探因及思考———
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不到位是最大的安全隐患
10月10日12时左右,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杨家巷口的名为“砂锅大王"的小吃店瓶装液化石油气发生爆燃,造成17人遇难的惨剧。
事故现场虽排查出多个液化气罐,然而在事故发生时,仅有一个液化气罐发生了爆炸。
那么,在32平方米的空间内,一个气罐缘何能造成这么惨重的惨剧?
——现场处置不当,逃生者“逆行"。有目击者称,发生爆炸时,周边很多人慌忙逃跑,一些人跑出店外,还有一些人由于大火封门,选择“逆向"躲进店内,这一细节得到消防救援人员证实。
起火爆炸的灶台和液化气摆在店门口,火势首先把大门封住。店内食客见火势大,不少都往后躲,然而店面内部乃至阁楼上的窗户均有防盗窗,无法逃生。遇难者均挤在一个很小的空间内,据初步尸检结果,遇难者中不少人为一氧化碳中毒身亡。
同时,该店老板在事故发生过程中亦存在处置不当的地方。据介绍,事故发生后,该店老板并未第一时间报警,亦未进行人员疏散,而是选择通过小型灭火器和自来水管进行灭火。
——私搭乱建多,可燃物丰富。杨家巷是芜湖市老城区较为著名且年代悠久的小吃街,这几十米的街区均由住宅楼下的沿街小商铺、小排档形成,道路拥挤狭窄,私搭乱建较多。
从现场视频可以看出,这一街区防火间距严重不足,两边店铺塑料顶棚林立,使用材料均为可燃物,这些隐患导致火势迅速蔓延。
究其事故发生原因,笔者认为,事故虽暴露出相关监管部门监管乏力,但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不到位才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餐饮经营业主消防意识薄弱、食客应急处置不当,这些都与平时的安全宣传培训不到位有关。液化石油气爆炸危害巨大,笔者提醒,广大消费者应对家中阀门接口、灶具等质量进行定期检查。对于瓶装液化石油气,更要购买正规的罐装液化气,购买前要注意检查钢瓶的使用期限和检验合格证。液化气钢瓶应远离热源、直立放置、避免日晒,在使用中不要用力摇晃和倾倒、摔砸。连接气瓶与灶具之间的胶管长度不要超过2米或短于0.5米,胶管两端必须用制式夹卡紧,胶管老化或破损要及时更换,至少18个月更换一次燃气软管。
事故发生时正是午饭时间,周边多个学校学生放学来此地用餐,此次遇难者中包括14名学生。笔者建议,应加强对经营业主的安全培训,并将消防常识应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人员密集场所要定期组织疏散逃生和灭火扑救的演练,增强他们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甄宏 县安监局总工程师)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日,芜湖市发生液化气爆炸事件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各街镇开发区和相关部门闻风而动,10月12日晚,明光路街道组织对辖区大通西路夜市摊群点罐装液化气安全使用情况进行排查...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