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
唐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宋人张栻在《立春偶成》中写道:“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这草木中,柳对春的到来是十分敏感的。
俗话说,“五九六九,河边看柳",而立春日通常多在五九末或六九头,有民谚可佐证:“春打五九尾,狗子没有米汤水"“春打六九头,穷人不用愁",可见打春日多在这五九、六九交接之际,而就在这时,柳往往已是“才黄半未匀"了。记得厂倒打工之际,有几年每日清晨要经过一柳树下。那年“大寒"后,天气奇冷,地结薄冰,可我每天未走近柳树,老远就能发现它似乎已泛青色,先是只能远看,后走过树下,枝条绿意渐浓,继而发现柳枝上一点一点又一点,竟突出了许多小小柳芽儿。那时我便感到,说柳是报春的使者,倒也不为过。
柳树是百姓喜爱的一种树。它“贱",易活;它柔美,宜房前屋后;它是宝,亦药亦材。
生活中,人们往往也把柳树叫杨柳。其实,杨与柳是两个树种,那,何以又叫杨柳?传说隋炀帝登基后,从洛阳到扬州开通了大运河,其重臣虞世基建议在运河两岸上植柳,隋炀帝认为不错,遂下令在大运河两岸种上柳树,杨广本人也亲自动手栽柳,并赐柳树姓杨,让其享受与帝王同姓之荣。杨广所作《四时白纻歌.东宫春》中即有“含露桃花开未飞,临风杨柳自依依"句。故从隋朝以后,多把柳树叫做杨柳了。还有一说。在鲁班未发明锯以前,人们伐取粗大的树干非常困难,故祖先所用木材多取直径两寸左右的树枝(干)。在这一长期过程中,人们又发现柳树伐过枝后,茬口处可萌生新枝,且新枝通直,更利于使用。又因柳树萌枝能力极强,因此逐步形成了对柳树的“头木作业法"。即在柳树的一定高度处截去主干,促进新枝萌生,数年后即可伐取枝条利用。所以人们也把柳树叫作“留树"。我想,也许正是柳、留的谐音,方使得唐、宋的士大夫文人们想出了分别之际折柳相赠的把戏,原来是含有挽留之意。
说到柳,人们自然会想起西湖的“柳浪闻莺"、想起钱塘的“六桥烟树"。看来,柳树确是一种很好的风景树,它不光是能自成风景,且因了性“谦和"、善“睦邻",使得园艺工作者往往安排它与其它草木共营风光。如江苏扬州的“长堤春柳"、浙江杭州的“苏堤春晓",均是安排它与桃树相间而植。春到之时,柳绿桃红,别有韵味。又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拙政园中的“柳荫路曲"、芜湖的西洋湖公园,都是安排它与荷为邻。岸边,垂柳成行;水中,芙蓉婷婷。二者相配,清雅恬静,让人流连忘返。
行文至此,抬头窗外,正白雪皑皑。我忽然想到,中国的每一个百姓不就是一株柳吗?党和国家的温暖,让他们在生活中在春日里最先拥有获得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春潮中,他们各有故事各领风骚。在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中,他们以和为贵和谐相处。他们和千千万万株柳一样,正努力地生活着,也正努力地编织着中国的春天。
编后语:寒风又变为春柳,其实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春天若是没有了柳树的影子,那是怎么也美不起来的吧。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日,为期一个月的合马路、和平路道路设施集中整治全面启动,拉开了我区主次干道整治序幕。此次整治重点维修主次干道沥青路面、人行道道板、路侧石、树池石、隔离桩等...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