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刷屏朋友圈的不是小朋友的“六一”儿童节,而是成年人的“儿童节”。有人在群里祝别人“六一”快乐,也有人在微信祝福自己儿童节快乐,还有人用软件晒出了“小学生证件照”。虽然在法律上“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的专属,可是在一些成年人心里,好像并不是这样。为什么成年人也爱自称“大朋友”,关注“六一”儿童节?
“六月一日,这个日子不仅属于孩子,也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童真是一种心态,童心是生命的本真,这些都与年龄无关。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孩子般清澈、善良、好奇的心,生命也将纯净如初,饱满坚韧。”……无需看日历,昨天的朋友圈也在时刻提醒大家当天的日期。有人分享心灵鸡汤,有人回味童年时光,有人发“六一”红包……“六一”,成为了大人们在微信为自己过的节日。
“其实我们无论多大,内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对于成年人“刷屏六一”的现象,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心理治疗师蒋巧说,现在的心理治疗领域,很多的治疗方法也都和孩子相关。她表示,从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上来说,我们每个人只有把内心的孩子呵护好,才能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如果不呵护好心里的孩子,日后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她举例告诉记者,比如说一些早年被父母忽视,或者没有得到父母认同的孩子,长大后会渴求他人的认同;不被关爱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一生都会寻求情感的需求。这说明,我们内心的那个孩子,是需要被呵护的。而成年以后,一方面我们需要照顾好自己内心的孩子,另一方面在面对生活的各种压力时,成年人也需要“孩童化”,表达我们渴望被他人呵护关爱的需求。“我们内心的孩子不仅需要自己的呵护,同样也需要他人的呵护。而大人们过‘六一\’的原因,正是反映了这种心理上的需求。” 记者 李婷维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每日的乘车间隙有了报香陪伴,在流动的公交车上也可以浏览各类资讯——6月8日,芜湖首张免费报纸《爱8公交报》将带着油墨的芳香破茧而出,登上全市各条主...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