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工具箱、一辆骑了多年有些破旧的摩托车加一副好心肠,这就是万春街道中心社区居民对80后农电工周坤的印象。周坤不但用青春的奉献赢得了大家的口碑,更收获了爱情。现如今,他除了为搬到新小区的居民提供服务外,依然不忘未从老村庄搬走的乡亲。
周坤2001年毕业于电校,当年20岁的他通过招考成了原清水街道中心村(现万春街道中心社区)的一名农电工,待遇上没有编制内职工高,工作上却非常辛苦,不但要为村民耕种收获等农业生产提供用电保障,还要做到村民生活用电随喊随到,甚至有时候还要为一些乡亲暂垫电费。不过他说,从小到大他对于能为乡亲们解决问题的手艺人非常崇拜,自己也喜欢被人需要的感觉。
中心村曾经最多时有3000多亩土地,以种植水稻、苗木为主,充分灌溉是确保这些作物成长丰收的必要条件。由于当年乡村里的电线容易老化,在耕种灌溉期,对于周坤来说,他的岗位就是田间、电房两头跑,以便于及时维修。虽然要水的时候问题多,但涝的时候麻烦也不少。就在他刚步入工作没多久时,就遇到暴雨持续半个月,村里种植苗木和草坪的良田大部分都被淹没了,有的水深过膝,家家户户都在抢救自家的苗木,所有的水泵都在排水,对于乡村里易老化的线路,着实是个挑战。
当时年纪轻轻的周坤时刻不离自己的岗位,饿了就啃口馒头,渴了就喝口水。这样夜以继日地工作,周坤妈妈实在舍不得自己孩子这样辛苦,硬生生拉回去睡一会。躺下没多久,一户在外地打工的村民接到乡亲的电话赶了回来,他家的苗木淹得也很厉害,架上水泵却发现没电,就打了周坤电话。周坤放下电话带着工具箱就走了,妈妈拉都没拉住。他一步一滑,跌跌撞撞连夜赶到田里,检查了线路,更换了老化的电线,解决了故障,才能及时排水,树苗一棵没死,这户人家为感谢他冒着危险来维修线路,给周坤买了2条香烟。他红着脸说,“大伯,哪能这样,我不抽烟,家门口人,不用客气”。
周坤的人品作风让乡亲们看在眼里,只要有需要,周坤还是和当年刚工作一样,顶着骄阳、爬冰卧雪为大家解决问题,大家都说这个小伙子靠得住。在中心村社区,因为周坤的付出,拖欠电费的现象几乎没有。2003年,在连夜为一户村民换电线的时候,周坤浑身被汗湿透了。这户人家的姑娘非常感动,她也认为这个小伙子靠得住,一来二去,这位姑娘就成了周坤的妻子。这件事让周坤的妈妈特别开心,她一直担心“傻头傻脑”的儿子找不着对象。到如今,周坤依然“傻头傻脑”,今年芜湖遭遇持续强降雨,周坤的父亲年迈,无力给自己家田地排涝,周坤每日又忙着给别人家水泵排涝用电提供维护,结果家里的地淹了颗粒无收。
2008年前后,万春街道原村庄陆续改为社区,80%的村民也陆续搬进新建小区,当他们遇到用电故障,仍然习惯给周坤打电话,他依然是随叫随到。除了大部分原村民搬到新小区外,还有少部分村民特别是老人觉得故土难离,仍然住在老村庄内,周坤对于这些人依然难以割舍,他说“哪怕这里只剩一户一人,我也会好好服务”。每每说到这些,他就说:“都是一个村里的人,给他们做事,应该的”。
记者 吴敏 实习生 周静思
新闻推荐
本报讯年月日,鸠江公安分局沈巷派出所快速处警,依法查处一起恶意谎报警情案。月日晚时许,沈巷派出所接芜湖市公安局指令,称有人报警沈巷镇维多利亚KTV门口多人持刀打群架。派出所立即启动重大警情处...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