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余额不足,秋意由淡转浓,雨水渐渐多起来。从烈日炎炎到秋雨瑟瑟,换季时,天气转凉导致部分市民患上了感冒、腹泻、肩颈疼痛等疾病。那么,市民该如何预防这些“秋凉病”呢?
勤测血压 不适就医
在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记者了解到,秋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很多人夏天的时候血压很好,甚至都不用吃药,但是到了秋天波动就较大,容易发生意外。”专家介绍,此时早中晚温差大,忽凉忽热使血管时常处于从扩张到收缩,又从收缩到扩张的反复状态,对有病史的人来说是一种威胁。而且,在天气凉爽时,一些患者会放松警惕,日常起居和服药失去规律,遇燥热天气再“回头”,容易导致疾病急性发作。
专家提醒,这段时间要坚持勤测血压,如果出现胸闷、头晕、走路不稳的情况,就是发病的征兆,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同时,要注意遵医嘱及时服药,遇到节庆不要情绪激动。
湿毛巾可代替加湿器
“这两天鼻子不通气、流鼻涕,还打喷嚏,真怕把感冒传染给别人。”最近,不时能听见类似的抱怨。据了解,由于秋季使用空调不当等原因,医院的感冒发烧患者激增。记者在市区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到,门诊一天能接待20多个感冒患者,吊瓶输液的也不少,各大医院更不用说了。而且,患者以年轻人为主,究其原因是整晚吹空调、不注意添加衣被,喝水少、吃水果蔬菜少、生活不规律等,让病毒有机可乘。
除了个人疏忽,疾控专家指出,呼吸道疾病还与季节和气候变化有关。“气温下降快,遇到冷空气,人体鼻咽部黏膜上的血管扩张、充血,具有保卫作用的绒毛运动迟缓,从而降低了抵抗力。此时细菌、病毒便乘虚而入,常见的有流感,比较严重的可能患上咽喉炎、肺炎等。”
专家建议,秋季应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加强体育锻炼,这是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关键。居室要多开窗通风,加快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新鲜。室内可通过晾湿毛巾和衣物来增加湿度,有条件的话,可以使用加湿器,有利于控制湿度恒定。
咋冻才健康?
“春捂秋冻”是一种养生方法,不过“秋冻”应因人而异,那么到底该怎么冻?“‘秋冻\’并不是指一味不加衣。”专家强调,初秋时,暑热还没有完全消退,无需稍有微风就急着加衣服;中秋前后气温虽降,却不寒冷,这时最适合耐寒锻炼,以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到十月中下旬,常有强冷空气侵袭,不能一味强求“秋冻”,应及时防寒保暖。
另外,“秋冻”当因人而异。人到老年,御寒能力减弱,寒冷刺激易致慢性支气管炎等旧病复发,甚至有些冠心病患者会出现心绞痛,高血压病人发生中风;而儿童自身调节能力较差,遇到寒冷刺激,身体会很快发生不良反应,诱发疾病。所以对于老年人及小孩而言,“秋冻”当慎之又慎。青壮年中的体寒者也别跟风“美丽冻人”,特别是关节炎患者,现在开始就应注意腿部的保暖,不适合“秋冻”。 记者 程茜
新闻推荐
中秋将至,假期相约,欢迎喜爱手工劳动的小记者和家长一起走进幸福蓝海国际影城参加“庆中秋节亲子灯笼制作大比拼”活动。9月15日14:00在幸福蓝海国际影城芜湖店举办“2016让幸福走进生活”——庆中...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