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日秋季开学,既是新学期的开始,也是新学年的开始。一些学生重返课堂发现,他们的班主任和有的学科教师换了“新人”,对于这种一个学段内“中途”换师甚至是频遇换师的现象,不少学生和家长都有怨言。家长和学生为什么要抱怨?为什么学校必须给一些班级换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从芜湖市中小学全局来看,如何看待这一日益多发的现象?记者近日就此问题进行了调查采访。
中途换师让不少家长抱怨
长期以来,芜湖市中小学校在师资安排上,基本上采取“跟班上”的做法,一个班的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从各学段的起始年级接手一个班级,一直要将这个班级带到毕业,再回到起始年级“从头开始”。
今年秋季开学至今,记者接到多位中小学生家长的电话,抱怨学校为孩子换了班主任或主要学科的教师,有的家长甚至说孩子在某学校上学没几年,已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家长担心中途换师,会影响到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
一位家长抱怨道:正在上小学的孩子,新学期开学回到学校,才发现班主任换了,两门主科教师也换了。他担心“换了班主任,孩子能否适应”。他说,孩子班上已有同学表现出不适应的情况。
“我女儿今年初二,原来的数学老师不仅教得好,对学生也有耐心。原本以为这个老师能一直把他们带到毕业,可是没想到一开学,换了一位新老师。”一位姓洪的家长说,她觉得,孩子学习需要稳定的心态,换了主科老师,还要适应新老师的教学方法,这样肯定影响孩子学习。于是洪女士和其他家长一同找到学校,要求别换老师,但是学校没有答应,这让她不痛快。
新学期开始,市区某小学的校长接待了数位家长代表,她说起因就是今年换了新班主任。她的解释并没有说服家长,家长不停地强调孩子如何需要原来的老师,换老师有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等,让她有点无可奈何。
中途换师学校也迫不得已
为什么一些班级中途要换班主任、学科教师?对于记者的提问,许多中小学校长坦言,他们也不想中途换师、换班主任,哪个做校长的愿意自讨苦吃?绝大部分情况是迫不得已、不得不换。
校长们说,导致学校不得不对一些班级中途换师的原因有多种,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编制外教师多,流动性大。
近些天记者在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一些中小学采访,校长告诉记者,现在不少学校编外教师占一两成,有的甚至达到三四成,编制外教师又分区聘教师、学校临聘教师。由于编内教师与编外教师在薪酬待遇上等方面存在着差别,导致几乎所有学校的编外教师都一方面从事教学工作,解决生存问题并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时刻准备参加入在编教师的招聘考试。
市中心一所名牌小学的校长说,由于不少中小学校存在着教师数量不足或结构性缺编,每年补充的进编教师数量不够,为满足教学的需要,学校就得补充编外教师。他们学校现在编外教师有10多人,占全校教师总数的10%以上,这与其它学校相比,还算是少的。每年一到入编教师招聘的时候,作为校长内心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从这些编外教师的前途考虑,也祝福他们能考取正式编制,解决后顾之忧。但另一方面也担心一下子考走几个,学校又得补新的编外教师,一些班级就得换班主任换学科教师。
其次是“制度性”的学际之间的教师流动。为均衡教育资源,缩小校际之间师资水平差距,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规定每年都必须安排一定比例的教师在校际间交流,芜湖市各区规定的各学校每年参与校际交流的教师人数在10%左右,又会造成一些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中途换岗”。
还有,教师进修、休产假、生病等原因,也导致班级中途不得不换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许多中小学校长说,目前中小学校女教师占的比例很大,特别是小学,女教师占了绝对多数,“二孩”政策放开后,有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女教师生二孩请产假,也加重了“中途换师”现象。
从校长们口中得知,因不胜任班主任工作或教学任务而中途撤换教师的情况,是极少出现的。
中途换师还须主动适应
采访中,多位校长认为,教师身份和待遇“双轨制”的存在、在不同区域学校任教的待遇和环境存在着差异等现实矛盾,一时难以根本解决,改革也需要时间,况且这些矛盾有许多也不是教育行政部门自己能解决的。因此,中途换师、换班主任的问题短期内无法避免,只能尽量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和家长也要主动适应这种“新常态”。
校长们建议,家长在引导孩子适应新老师、新班主任之前,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很多家长会为新学期,孩子班上更换班主任或授课老师而有些担忧。其实,老师的特点和特长也是不一样的,长期接触一个老师,对孩子的发展也不一定是好事,会影响孩子的适应性,会局限孩子的发展。让孩子接触不同特点的老师,有利于孩子的发展,有利于锻炼他们未来进入社会后的沟通与交流能力。换老师也有可能成为孩子成长的契机。
家长自己不焦虑,引导孩子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孩子舍不得前任老师,说明孩子与老师的感情比较好,也适应了前任教师的教学方法。孩子在适应新老师的过渡时期,家长应积极面对新老师,充分和新老师沟通,一起帮助孩子度过这个时期。
师范附小的赵校长说,“家长应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特点和教学方法。有可能在某个老师班里的‘灰色\’儿童,在另外一个老师眼里会发现许多闪光的优点,成为一名阳光少年呢!现在是个开放的社会,让孩子们接触更多的人,会使他们有更强的适应能力。今后升学或者进入社会,他们的包容性、融合性更强,因为与老师的交往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记者 王俊杰
罗成 绘
新闻推荐
2016中国(芜湖)首届嘻哈文化节展现青春活力把艺术、滑板和街头文化玩到极致
十月的江城,是一个青春激荡的季节。飞跃的滑板,腾空而动的小轮车、惊险刺激的跑酷、风格迥异的街头涂鸦……日前,在某购物广场门口,来自全国各地的街头文化爱好者汇聚于此,他们用激情、技术、活力为江...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