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杨友艺
用激光传感技术为机器人装上一双眼睛,发挥机器人在细胞微粒等微操作领域的独特优势,解放人类的双手……昨天,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指导下,由省知识产权局和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埃夫特-哈特杯”首届全国机器人专利创新创业大赛复赛中,100个来自全国顶尖团队的机器人“黑科技”正面交锋、江城论剑,争夺34个决赛名额。
比赛答辩现场,华南理工大学的张勤教授将“微操作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带到了服务机器人组的评审专家面前。“我们的项目旨在通过微操作机器人关键技术的突破,提升如微颗粒、微小零件等行业的自动化和半自动化水平,解放我们的双手。”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张勤告诉记者,她希望通过大赛将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机器人产业。“我们的项目拥有6项国家发明专利,在芜湖市搭建的平台上寻找合作伙伴,将专利产业化是我们的终极目的。”“高精度激光测量传感器”项目带头人万松参加比赛的主要原因则是“这么专业的赛事我们一定能和更多的同行交流学习,就产品本身获得更多的专业用户建议,促进产品更趋完善。”这个拥有5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的机器人传感器项目已实现量产并投放市场。(下转3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江晟)11月8日,市政协组织召开市县区政协提案工作研讨会第二次会议。市政协副主席周明出席。会上,市、县区政协提案委负责同志先后发言,围绕如何做好重点提案遴选、督办工作,并就进一步完善...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