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芜湖市积极适应新常态,全力以赴“调转促”,不断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全市服务业总量持续攀升、结构不断改善、集聚成长效应日益显现,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发展势头,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服务业总量与结构不优,在长三角18个城市中,芜湖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仅为第17位,增加值占比为第18位,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传统商贸服务业遭遇发展瓶颈,商业面积远远超过市区人口承载力,加上消费同质化竞争严重、高铁分流高消费群体和经营成本攀升等因素,转型迫在眉睫;服务业高层次人才紧缺,金融、物流、文化创意、旅游、工业设计等重点产业人才分类细、专业性强,高学历人才、引进人才不足,难以支撑所涉行业发展。如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鼓励企业创新,引导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支持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推进传统商贸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商家发展多样化、个性化、体验式的各类新型业态。完善商业布局规划,结合“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完善符合芜湖市商业布局体系,推动商业与人口、交通、市政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尤其是要限制大型商业网点的总量,有效调控商业供给增速,保证规划的严肃性和稳定性。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服务业差异化发展。重点加强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科技信息、公共服务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提升,加强云计算中心、大数据平台、内容分发网络等应用基础设施的部署,使信息基础设施成为打造“经济、城市升级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载体。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加快建成国家级旅游目的地和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引导服务业差异发展,化竞争为互补。
三是整合人才资源,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加大与东部发达地区间的人才交流力度,加快人才融合,通过对口学习培训、项目合作等方式,实现人才资源上交流共享;积极采取人才租赁、人才外包,合作项目改革,人才共享中心等国际新型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模式,解决核心人才洼地。加速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升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水平,缩小与东部地区地域性差距,营造有利于人才安家、立业和成长的城市发展环境。
四是适应市场发展规律,改进政府工作方式。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引导企业方便、快捷的网上办事,让政府为企业办事服务更公开透明,减少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成本,让企业有更多精力专心谋发展。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汪潜孟鸣)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芜湖市多个社区开展义诊宣传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参与。利民路街道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开展了“健康饮食与糖尿病”、“糖尿病教育与预防”等主...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