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4日,我之所以要特别提到这个日子,是因为这天是农历丙申十月十五,据说是多少年来地球距月亮最近的一天,晚上可以看到超级大月亮。就在这天下午,我和周祥鸿先生相约互相赠书,周先生将他的长篇小说《凌霄花》签名赠我,寒暄几句之后要了我的邮箱地址,说要将他即将出版的书稿《城市与梦》电子版发给我,嘱我读后写点文字,顿感压力山大。因为,周先生是我一直崇敬的老师,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在他担任副总编辑的《芜湖日报》上陆续发表的一些诗歌和散文,很多都是经由他的手刊发的。如今,祥鸿先生将正在付梓的书稿发给我,从他面带微笑的目光里我看到了沉甸甸的信任,同时也感觉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就这样,在出现超级大月亮的日子,我接下了这个“超级大任务”。
《城市与梦》洋洋洒洒20余万字,汇辑了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而成,全书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城市的“表情”》(随笔类),下部《乡愁的记录》(小说、散文、文学评论类)。上下两部分看似各自独立,没有什么有机关联,但作者却巧妙地用“城市”与“乡愁”、“表情”与“记录”这样的丝线,珠联璧合地将这些题材多样、体裁各异的文字,跨越时空完美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从而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思考和愉悦的享受。
在《城市与梦》里,步行街、美食街、图书馆、棋牌室、出租车、洗澡堂,甚至一桥一路,一墙一窗,等等,恰似人类的面孔和五官,似乎每个城市都有。但如果你展开读来,就会立马感觉到不一样之处。《广场》写的是芜湖的鸠兹广场,“紧靠广场的是两面湖水,湖水荡漾,柳丝依依。造型别致的游船在湖上游弋,船上不时飘来一阵阵笑语和歌声”;《景区》在介绍了“早在元代,就有了赭塔晴岚、荆山寒壁、玩鞭春色、吴波秋月、镜湖细柳、雄观江声、蛟矶烟浪、白马洞天”之后,又如数家珍般地列出“步行街、广场、雕塑公园、滨江公园、雨耕山、天门山公园、神山公园、华强方特娱乐城等山水园林星罗棋布,是散落在城市各个方位的新景区。就拿方特娱乐城来说,东方神画园、欢乐世界、梦幻王国、水上乐园成为这座城市最耀眼的明珠”;《公交车》里,则更是打出了芜湖的城市名片:“‘刘卫娣线路\’就是这样的一条先进线路,刘卫娣与她的司机们就是这样的劳模司机。他们文明服务的事迹和爱岗敬业精神得到了传媒的宣传,在这座城市里传颂着。” 米市、铁画、防洪墙、滨江公园、小笼汤包等等,这些由我们这个城市独特血液滋润的肌肤,洋溢出的独特城市表情,可以让人们的思绪从书中的文字里走出,赏镜湖细柳,听中江涛声,品特色美食,凡此种种,这样的城市表情潇洒斑斓,恣意飞扬,怎能不让人抚掌击节,一咏三叹!
有人说,乡愁是一坛老酒,愈久愈醇,愈陈愈香。而在作者的笔下,乡愁是对故土的眷恋和深深的挚爱。在《城市与梦》的下部,细细读来,不难看出,祥鸿先生的“乡愁”其实就是“乡恋”,就是“乡情”。
他写对家乡的记忆,“每一个阶段每一个住处每一个回忆都与这座依江傍水的城市有关,与亲情、爱情、友情、真情有关,与我的一个个耳闻目睹的故事有关”(《乡愁的记录》);写对母亲的怀念,“是日思亲翻相册,慈颜蓦见泪成行。依稀瘦影孤灯下,恍若劳身炉灶旁。唯叹阴阳空念念,犹嗟生死两茫茫。恨无天赐千寻索,系定光阴抱住娘!”(《我母亲我的家》);写当年在报社的工作,“一张张报纸在印刷机上像瀑布一样的流淌出来了。‘灯光\’就这样一直连接到第二天的‘晨光\’初现”(《晨光曲》)。作者畅想晨光,翻开沉淀时光的相册,在本命年的回想里,醉心于甜美的日子,他写借书借钱,写同事朋友,写乡亲近邻,写帮助过他的“贵人”,为树木写照,以书为伴,既写自己出书的喜悦,也为“草根”立传。乡愁的记录,则记录了排字工人金美华、不知名的刻字师傅、文友莫大祥、发小姚承烈、孙女雅雯、著名作家鲁彦周、作曲家谷峰;记录了舞台剧《斛擂》到电影故事片《生死擂》的华丽转身的成功过程;记录了编辑部的故事,记录了收藏和旅游的乐趣;记录了老船工和摇桨姑娘,记录了老街的石板路、老门楼……这种用半生浓浓情感酿就的老酒,醇厚甘润,余味幽雅,让读者闻之即眩,未饮先醉。
祥鸿先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多次戏称“封笔”,作为他的读者和粉丝,我由衷地祈盼他能有第10本书问世,来个十全十美,顺便,我说的是如果方便的话,能否把这篇啰啰嗦嗦的小文也一并收进去?一笑。
写完了。窗外,早已月光满地。
《城市与梦》 周祥鸿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
陈东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磊)2月14日,滁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祥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图强,市政协主席何希勇,市委副书记许继伟率党政代表团来芜考察。市政协主席胡邦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谢胜权陪同考...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