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书中看到一个名叫“爱不孤单”的电话亭,这是一个与爱相连的电话亭,当你勇敢地拿起话筒,说出平时藏在心中的爱的宣言,电话亭会为你记录下十秒心事。等你放回话筒片刻后,就会有一张印有自己声波图像的明信片从电话下吐出来,珍藏这最真实的情感。
我贪恋这泛黄的纸张,更向往古时人们率真的情感,他们将情融于字使其流淌于指尖的岁月。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在过去的十六个年头里,仅有的两年书写时光,却是我人生中最珍贵、最怀念、最美好、最单纯的回忆。
五年前的夏天,她外出旅游。清闲的我独自坐在窗边,望着那似火的骄阳,却偏偏令我想起了最温润如玉的交流方式——书信。我刻意找来泛黄的信纸,那是父亲当海军时留下的,黄铜色的纸很有时间的味道。
拧开笔盖,可脑海中要说的话却好似被分开的笔与笔帽,中间充斥着空气,一时语塞。“写些什么给她才好呢?”
接着,我便在纸上写下了一个个稚嫩的大小不一的方块字。信的内容我已记不大清了,但我清晰地记得我是如何在两三天后将封好的信封,庄重地双手递给她,欣喜地向她表达出第一份真挚的情感。
她很惊讶,并在后来的回信中戏称这为“家书”,但我明白这中间更多的是两个天真的小女孩毫无阻碍地抒发对彼此的爱。
自那封信后,我们便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淳朴交流。由无话可说到满满的三张纸,由最简单的泛黄信纸到拥有画着精美线条的边框,由仅仅是抒发情感到互相鼓励,并在文末留下自己最具创意的构想。那一封封有着编号和日期的书信,如一张张褪色的明信片,记录着我们的青葱年少,岁月旅程。
2013年,我步入初中的大门,她紧张地面临中考。学习的压力,见面次数的减少,都迫使我们停下了“以字抒情,以纸传情”的交流,岁月匆匆,第33封信就这样遥遥无期……
我将它们轻轻地放入象征着青春活力,生命希望的绿纸盒中,时光给它上了锁,流年给它披上了灰色轻纱,我将它搁在记忆深处,直到那一天,我重新提笔给母亲写信,信纸却早已变了模样。
如今,我高一,她高三。闲暇时,我总爱将绿纸盒从桌底的抽屉中捧出,轻抚纸盒的纹路,静嗅岁月的芳香。缓缓展开承载着青春的信纸,无忧无虑,纯真自由,甚至带些幼稚可爱的年少气息扑面而来,洋溢在我的四周,带给我温情与鼓励。
一百余天后她将要参加高考,我愿用这充满爱的回忆给予她最大的鼓励,正如她在信中所说:“做最好的自己,做最真实的自己!”
指导教师:江静静
《蓝色泡泡》 徐可馨 绘
芜湖市一中高一(1)班 王悦
新闻推荐
“四只崭新的助听器戴在了六年级学生王丽霞、王丽萍的耳朵上,这对孪生姐妹终于可以清晰地听见春天小鸟的鸣叫了。”这是2007年3月10日大江晚报上的一段报道。一晃整整10年过去,这对小姐妹已经出落...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