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友艺
无人机在头顶上嗡嗡地盘旋着、3D打印机现场滴滴答答地将奇思妙想变成现实……这并不是一场前沿科技的高端展会,这只是记者在2017年芜湖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看到的比赛场景。
“高束腰抱肩榫”“壁挂式淋浴冷水循环再利用系统”“四旋翼无人机模型”……光看这些作品名称,记者很难想象这些竟然都是孩子们的作品。
“高束腰抱肩榫”——市第二中学高二学生马禹辉报送的3D打印参赛作品现场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这个文科班的腼腆男生用在课外兴趣班上学习到的3D打印技术将中国古典家具典型的榫卯结构——高束腰抱肩榫原原本本地再现了出来。小马还特地向记者演示了这一外形古朴的3D打印作品的使用方法。不用一锤一钉,完全靠材料本身的卡槽和挂销进行套挂,几块原本毫不相干的原料就奇迹地结合在一起。他告诉记者,自己对中国古典文化非常感兴趣,偶然看到了介绍复原中国古典家具榫卯结构的电视片。于是“灵机一动尝试用3D打印做,竟然真的成功了!”市二中相关老师介绍说,该校已将3D打印设为选修课,全校只要是有兴趣的学生都能报名参加。小马选送的3D作品既精巧实用又充满了浓浓的中国古典趣味,充分展示了制作者扎实的软件应用功底和实际动手能力。
来自育红小学的小学生秦朗主动向记者展示了他的3D打印作品——小首饰盒。从外表看,这只是一个宽度不足10厘米见方的小塑料盒,打开一看却另有乾坤。翻开盒盖是一面小镜子,不到5厘米的高度居然还设置了两三个抽屉和隔层。指导老师胡勤告诉记者,这个小首饰盒是秦朗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虽然看上去有些简陋,但是孩子要实际创造出这样的物品至少要熟悉3D打印计算机软件操作,要有基本的空间构图知识,还要根据实际功用不断尝试和改进,最终才能将想法变成实际。“这对一个还在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难度确实很大,不仅需要孩子开动脑筋想办法,而且还要极大的耐心和恒心。”
大男孩马禹辉和秦朗小朋友的努力和汗水很快得到了认可。经专家评审组对参赛项目的材料审阅、现场问辩和综合素质测评,他们的名字齐齐出现在大赛青少年3D打印创新作品项目一等奖名单中。
主办方近日还公布了此次大赛的其他各个奖项:包括少儿科幻画比赛项目一等奖66幅、二等奖154幅、三等奖219幅;青少年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一等奖21项、二等奖57项、三等奖58项;青少年科技创意比赛项目一等奖15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22项;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5项;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比赛项目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基层优秀组织单位10个。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市128所中小学校、幼儿园近1000名学生报送的211个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76个科技创意项目、120个青少年3D打印创新作品、18个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项目、10个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和850幅少儿科幻画作品等共计1283项申报材料。参赛项目和学生覆盖全市4县5区和市属7所学校,是芜湖市历年来参加学校最多、人数最多的一次。此外本届大赛还首次增加了青少年3D打印创新作品竞赛项目。
据悉,作为芜湖市面向学校中小学生开展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始于1986年,每年举办一次,已成功举办了31届。在大赛的推动下,芜湖市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逐年提高,校园科技教育活动蓬勃开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当前芜湖市正处于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启动、实施阶段。3月18日,由市文明办、市林业局和团市委共同主办的以“人人参与,绿动芜湖——你心我心生态同心,你行我行创森同行”...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