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琴和木吉他流淌出丰富多变的旋律、架子鼓击打出明快有力的鼓点、电吉他挥洒出潇洒恣意的和弦、贝斯传出低沉厚重的重音,配上主唱释放出高亢有力的嗓音,震撼了现场500多名观众。
4月11日的芜湖百花剧场,是一支名叫“黑眼睛”的年轻乐队首秀的舞台。来自芜湖盲校的他们说,之所以叫“黑眼睛”,是希望借顾城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期盼自己在黑暗中扩大生活边界,让梦想、才华在青春岁月里留下痕迹。
这是安徽省首支盲人乐队。
吉他手冯登天赐
天赐记忆里连蓝天白云都没有:1997年出生的他患有先天性失明,仅有微弱的光感。“我听到的第一段旋律,在广播里。”一个孩子的内心,就这样安静下来,音乐带着他的人生开始奔跑。
9岁这一年,天赐又第一次接触到乐器——吉他,是来学校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带来的。“听到那个声音时,震惊了!”天赐至今还能回忆起那时的激动。
“再大一点,我拥有了人生的第一把木吉他。但是没有坚持下来去学,拨弦拨得手疼。也没人教我。”天赐笑笑说,直到几年前,才学会第一首曲子《老男孩》。
在芜湖市盲人学校,一把旧木吉他是天赐的伙伴。去年9月,学校开设了音乐和多门乐器课程,他才正式开始乐理学习,接受专业老师指导。天赐的聪明劲很快显现出来,吉他技艺日渐成熟。现在只要一提到音乐,一说到吉他,他就会不自觉地笑起来。
鼓手李明
“我觉得,鼓是乐队的‘指南针\’、节拍器,整首歌的速度都是由鼓来掌握,其它部分都需要去配合它。”李明留着板寸,嗓门很大。他是乐队中的鼓手,今年刚成年,来自内蒙古。说起自己在乐队中的位置,他一脸认真。
很小的时候,李明就受同学影响知道了架子鼓,并燃起了一种驾驭它的热情。后来,他主动找到乐队指导老师,“强烈要求”学架子鼓,用李明自己的话说,他对架子鼓的“心是火热的”。
李明是芜湖市盲人学校的“老人”了,初中就在文化班读书,后来升至中专班。活泼搞怪的他一直是乐队的开心果,遇上排练经常出错、大家灰心丧气的时候,他常常和天赐一个敲鼓一个唱歌调节气氛,把大家逗得哭笑不得。
真正到了自己练习时,李明却一点不含糊。由于架子鼓的特殊性,大多时候他是自己单练的,为此他牺牲掉很多晚上、周末休息的时间,在排练室戴着耳机,一边放歌一边打鼓,哪里不对再倒带重复来过。往往半天下来,就要听上近百遍,练上近百遍。
电吉他手储浩岚
年仅20岁,就已经掌握十几种乐器的储浩岚,是乐队的“灵魂人物”。先天失明的他2016年从芜湖市盲人学校毕业,如今留校从事盲人音乐教育。
虽然命运不幸,但浩岚的父母从没有把孩子当做异类,浩岚从小在普通小学就读。上帝关上一扇门,通常会打开一扇窗,身心一直健康成长的浩岚慢慢展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后来到盲校,心里早就埋藏的火种,轻轻被点燃。
除了音乐,浩岚在运动项目上展现的实力同样非凡。还曾代表芜湖参加全省残疾人运动会摘得两金(全市只有4块金牌);参加全国盲人自行车邀请赛夺冠。
加入乐队后,大家合作演出最难的就是默契,演出前,他们会把演出曲目反复听,“我们称作扒带,这样可以从里面找出自己该承担的部分”。配合排练时,储浩岚的意见总能让大家信服,他也就成了乐队的艺术总监,从选歌、编导、总排,掌控着乐队的演出整体情况。
键盘手王军侠
皖北一个偏远村庄,是乐队中唯一的女孩王军侠成长的地方。她家兄弟姐妹5个,其中四人为盲人,全靠父母亲务农养活,十分贫困。十二三岁时,家中一位亲戚买了一部电子琴送给军侠“解闷”。当第一次按响琴键的时候,女孩觉得那就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了。
18岁、喜欢扎马尾、精致的五官笑起来像个娃娃,王军侠其实是个非常胆小内向的女生。尤其是在团队合练的时候,王军侠容易紧张,一紧张就弹错,最后急得脸通红。登台演出大获成功、回到学校就被同学团团围住,让女孩第一次对自己充满自信。
贝斯手陈怡君
22岁的陈怡君来自广东茂名,是乐队里的老大哥,担任贝斯手。怡君7岁时因病失明,成年后为了谋生,还曾在老家学做厨师,最终失败了。
怡君在进入盲校学习之前就自己练习吉他,进入乐队后,他被调整到了贝斯手的位置上,“团队需要我在哪里,我就去哪里”,成熟大方的怡君,一点也不介意。为了练好贝斯,怡君每天中午都会放弃掉午休的时间来练琴,怕吵到室友,他就不插电“空练”记和弦(贝斯不插电是没有声音的)。
怡君还喜爱篮球,自称学校里没有他的对手。入校初对未来还没什么打算的怡君,如今已经对未来人生做好了计划:先到按摩店打工,存些钱,钱存够了就自己开家按摩店——这样不仅解决了温饱,还可能遇到一些志同道合的盲人朋友,一起再组个乐队。
磨合中成长的乐队
“黑眼睛”乐队从组建到登台,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盲校教师周振中,他是领队,也是当天的“临时”主唱。
据悉,芜湖市盲人学校自去年9月开始音乐教育改革,引进专业老师,开办了葫芦丝、二胡、电子琴、吉他、声乐等音乐学习班,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非常的浓厚,已经吸引了40多名学生参与了进来。“我们乐队‘后备力量\’强大。”周振中说,目前他正在物色主唱的人选,并开始下一首歌的排练。他希望整支乐队都是由学生组成的。而他,更愿意做一个配合他们磨合、成长的服务者。
磨合,是每个人都在经历的。周振中觉得,一个人玩乐器和组团玩乐队“区别太大了”。最难克服的就是配合协调,“尤其是大家都看不见。看得见,配合完成一首曲子时,只把自己那部分记住,盯准乐谱就能行。但看不见就没办法,必须把整首曲子的每个音符都记牢了,才知道什么时候该你。”如此一来,但凡有某个人偷懒,效果就达不到,“练熟一首曲子,至少要3个月”。除此之外,乐队的发展还面临了包括经费、器材在内的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乐队的排练效率。
“我真的很高兴,音乐让他们互相感染和激励,不固步自封,充满希望。”投身特教工作多年、芜湖盲校校长席蔚菁欣慰地表示,学校的音乐事业已经得到很多人的关注:市残联直接拿出2万元经费帮助乐队成长,市文化馆的老师则从2015年起就风雨无阻地坚持每周为大家免费教授乐器和声乐。
“接触越来越多的盲人,发现很多人擅长乐器。也许,他们更善于用耳朵找补回眼睛的遗憾。愿孩子们在舞台上绽放的灿烂笑容,能够陪伴他们一辈子,不光在学校里,更在未来的人生里!”
记者 王世宁 实习生 汪希
“黑眼睛”乐队在舞台上演唱《真的爱你》(图片由市残联提供)
新闻推荐
市工商联(总商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孙四平当选为新一届主席
本报讯(记者杨友艺)4月12日—13日,芜湖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审议并通过第十二届执委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班子。孙四平当选为新一届主席(会长)。省工商联副主席耿学梅,市...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