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蕴含的《人间词话》,翻开了,点点落花,随着唐诗宋词的韵脚,落在心里。幻化成李白对酒当歌,疏狂图一醉;幻化成东坡庭中散步,郁郁而不得志;幻化成清照声声叹息,凄凄惨惨戚戚。那些种种是华夏千年璀璨文化的印迹,而伟大的国维先生用《人间词话》带着后人走进词话的凉夜,追寻千年的月光,蛰伏的心灵开始焕发活力。
词境,是词的面貌;而境界,则是人生的格局。这也是王国维先生最看重的东西,于是他在《人间词话》里浓墨重彩地阐述了人生的三境界。初读之时,愚昧的我领略的仅仅是诗词的大美,后听他人提及,竟发现自己对其深谙不知,那凉夜的月光渐渐黯淡了。
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这是第一境界,这句词耳熟能详,出自晏殊的《蝶恋花》。作者写着秋景,却抒发着浓浓的哀思。晚秋的西风将碧绿的树吹得片片凋零,这是怎样的萧瑟?独上高楼,俯瞰天涯,这是如“一览众山小”般雄奇壮阔的心境。因此,第一境界是在迷茫中明确方向。登高望远,才能看清这世界。因此,无论是伟人还是平凡的我们,都要有追求,找到人生的月。有追求才会有目标,才会有后来的努力。迷茫并不 可怕,扬起追求的航帆,自会乘风破浪。所以,“追求”是基础,是国维先生所论的第一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境界,出自柳永之词。当时,柳永官场失意,于是伫倚危楼,思念意中人,提笔洋洋洒洒地写下了这首词。柳永饱受思念之苦,而这第二境界也正是愁苦与艰辛。你可曾经历过雄心满满的开始,然后悻悻的结束?这便是人生的失意。而国维先生在这里是要告诉后人,当你一往无前地行进时,你会失去很多,但艰辛的同时要保持恒心和毅力,向着心中的月阔步前进。古今中外,我不禁想起了高尔基,他热爱写作,但当时的穷苦环境没有读书的条件,何来写作?他即使做活累得腰酸背痛,也会抽出时间看书,还常常在老板皮鞭的抽打下学写作。恒心与坚持让他成为了著名的作家。在艰辛中保持恒心,为第二境界。
第三境界是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兜兜转转,苦苦寻觅后的喜悦。这是“守得云开见月明”的豁然开朗,这是经历了“一二境界”后的顿彻。这样的喜悦或许可以比拟成学习中的恍然大悟。这蕴含着一点灵性,但更多的是努力后的丰硕果实。千百度的寻觅,蓦然的一次回首,才可看到灯火阑珊下的那人。也许国维先生要告诉我们的,可以用爱迪生的话来说:“天才是1%的天分加上99%的努力”。成功不是不速之客,因此,第三境界是经历百折千回后收获的月光。
温和地走进词话的凉夜,心动在唐诗宋词间。《人间词话》带我领略了不一样的人间。写到这里,你也许会明白这词话中的月光是璀璨的文化,是人生的追求,更是书本给予的启迪。
于是,我捧着《人间词话》,在静谧的黑夜,给心灵一方栖息之地,缱绻于大美之中。熄灭读书灯,满是一身月,就这样,做一个披着月光的人。随着词话的繁花,撒下遍地的智慧。
指导教师:邢殚
芜湖市第二十七中学804班赵思雅
新闻推荐
1月9日,三山区举办“新时代·新三山”主题演讲比赛,来自该区各直属党组织的60多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参赛选手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个人亲身经历以及所见所闻所感,用生动的实例、真切的情感、优美的语言...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