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芜湖致力实现人才结构高端化、产业层次高端化、城市品质高端化的良性互动发展,作为引智领域的“外援”,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和友人在这座城市里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收获了满满的诚意,送出了由衷的赞叹。
去年新增“外援”40人
来自巴西的Cavinatti是奇瑞汽车的工程顾问,他已经来中国三年了,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的发展速度。道路、建筑物、高铁,这些基础设施拔地而起。特别是交通的便捷,他不止一次使用了“Amazing”(令人惊叹的、神奇的)来形容,在过去的两三年中,他几乎每周都搭乘高铁在上海与芜湖之间穿梭,却一次都没有延期,非常准时。
来自日本的Sato Hiroyuki是江森自控日立空调(芜湖)有限公司的部门经理,也是芜湖首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工作许可证》的拥有者。这款证件由人社部、国家外专局联合印制,外观大小、底色都与身份证相似,印有世界地图和国徽。编号一人一码,终身不变,动态记录外国人在华工作管理、服务、信用记录等情况。领证时这位日本专家表示,他很喜欢这座城市,他深表荣幸。
采访中,无论Cavinatti还是Sato Hiroyuki,都表示他们既喜欢芜湖的宜居环境,也佩服芜湖人的创造力和工作效率。在他们的眼中,这是一个充满活力与潜力的城市。
据统计,去年芜湖市入选“黄山友谊奖”兼获国家“友谊奖”1人,省“外专百人计划”3人,获批国家重点外国专家项目4项,省级重点项目2项,省级常规项目4项,省级示范项目1项;办理各类外国人证件253项,新增外国人才40人。
从“借脑借智”到“江淮智造”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芜湖不断完善引才政策,给予资金倾斜。对获评为国家“友谊奖”、省“黄山友谊奖”的外籍专家,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奖励。特别是对于引进高端外国专家的机器人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40万元的年薪资助。扎实推动人才安居工程,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能安居。
推进引智项目,引导和支持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引进更多的急需人才和技术。2017年申报的11个引智项目均顺利执行完毕,并取得明显成效。其中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的“磁控管长寿命冷阴极研制技术”等4个项目,获批国家重点外国专家项目。中电科钻石飞机进行的省重点项目,聘请了奥地利的多位航空制造专家、首席飞行员、模拟器专家等反复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并最终完成试飞。
与此同时,芜湖一直注重中外交流,从外籍人才中“借脑借智”。江城组织并参加了第十五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会上发布近300个中高端人才紧缺职位和外教需求信息。举办安徽省“特聘外国专家”颁证仪式暨高层次外国专家座谈会,邀请了美国、英国、西班牙、巴西、乌克兰、日本、韩国、印度等国专家参加,对芜湖市工作建言献策。
第八届外国专家江淮行活动亦在芜举行,以“江淮智造”为主题,聚焦智能制造、机器人等相关领域的关键性技术问题,邀请了姚斌、乔德·杰弗里·葛、阿努拉格·珀沃等专家,分别就工业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与图像识别、自动一体化等内容开展技术指导。去年12月,芜湖还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学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在产学研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另外,江城还提升了服务水平。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已于2017年4月1日起全面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并开辟了“绿色通道”,主动对接“互联网+政务”,持续推进“四送一服”,为办事者提供便利。
未来更聚焦引智成果
市外专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突出利用国外智力资源。针对芜湖首位产业、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工程,引导和鼓励企业与外国专家联系合作。同时,集聚一批国外高层次人才,培育一批重点引智成果。抓好国家“外专千人”、省“外专百人”计划的实施,体现“高精尖缺”导向,发挥外专人才的领军作用和示范效益。
完善引智成果推广。坚持存量做强、增量做优的做法,跟踪问效,推陈出新。按照“市场主导、企业主动、政府推动、社会联动”的原则,整合资源,强化协作,加大引智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最后,提升外籍人才管理水平。健全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服务机制,继续落实外国专家证和外国人就业证“两证合一”,强化“职能整合、分类管理、优化流程”,及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完善外国专家短期来华服务管理制度,为外籍人才来芜提供更大便利。
记者 程茜
新闻推荐
激动人心的寻宝之旅开始了!我拿到的寻宝纸条上写着:徽州会馆界牌,滑石鼎,英商埠邮票,愉快地踏上了寻宝之旅。走进展区,看见几块石碑,我猜想徽州会馆界牌就在此,于是我认真地看着每块碑的名称及文字介绍,突...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