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为市民多以鲜花代替了纸钱等祭扫用品。右上图为市民前往墓地祭扫先人。右下图为交警支队联合公交公司开通祭扫人员机动车“摆渡”和公交祭扫专线车,确保交通有序畅通。记者 陈洁 摄
□ 本报记者 赵丹丹
清明首日雨纷纷,芜湖市如期迎来祭扫高峰。记者前往市龙华陵园等地探访发现,鲜花换纸钱、“心愿墙”上写祝福等“绿色”风景线随处可见,文明有序成为今年清明祭扫的“关键词”。
上午8时不到,龙华陵园附近车流辆明显加大,来自弋江交警大队的交警们正在冒雨指挥交通,对祭扫核心区域以及公交“摆渡”区域实行交通管控,引导社会车辆靠边依序停放,现场车辆虽多却秩序井然。弋江交警大队大队长周增军介绍说,为确保清明祭扫期间交通畅通,大队划定了“一横一纵”社会车辆禁行区域,除公交车、过境大客车、送葬车辆和有通行证的祭扫工作车外,其他社会车辆禁止通行,前往回然园、神仙台祭扫车辆统一停放在高铁弋江站周边道路。
交通井然有序的背后,是弋江区交警部门在节假日里的全员坚守。记者采访中获悉,清明小长假的3天时间里,弋江交警大队120余人全部坚守岗位。4月5日清晨6点半,大家全员到岗,顶着寒风冷雨指挥交通、疏导车辆,努力为市民营造安全、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
在祭扫方式方面,记者走访发现,绿色环保成为今年清明祭扫的主旋律。上午9时许,记者在市龙华陵园看到,很多祭扫群众的手中少了纸钱、香烛等传统祭祀品,取而代之是一束束黄色、白色的菊花。在墓区大门主干道旁边的“鲜花换纸钱”服务台上,一枝枝菊花在雨中分外显眼,一些祭扫群众主动来到服务台前,将手中的纸钱换成了鲜花。
“为响应环保号召,我们向祭扫群众提供了‘鲜花换纸钱\’服务,引导群众选择绿色文明的祭扫方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清明期间预计换出去2000支左右的鲜花。”市龙华陵园工程部副部长陆童告诉记者,陵园还首次开设了祭扫“心愿墙”“祈福墙”,鼓励群众写下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倡导文明祭扫新风尚。据其介绍,今年芜湖市文明祭扫前期宣传氛围浓郁,起到了良好效果,“到目前为止,墓区没有发生一起违规燃放烟花爆竹事件,燃烧纸钱的现象也较往年明显减少。”
随着绿色环保观念深入人心,文明祭扫成为很多市民的自觉之选。“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人商量好了,今年大家都不买纸钱、‘金元宝\’什么的,就带着鲜花去给父母扫墓。”60岁的朱女士手中捧着两束黑色塑料纸包扎着的鲜花。她说,献一束花、放一曲音乐,既是向逝去亲人表达哀思的文明祭扫方式,也是每一位市民为维护碧水蓝天应做的努力。
新闻推荐
根据《关于开展机关事业单位防治“吃空饷”问题长效机制建立情况专项督查的通知》(皖人社明电﹝2017﹞133号)文件要求,请姚光秀、吴宏敏、吴世亮、伍亮、王英、缪娜、胡兴泉、王昊、汪勇、潘美琴、夏阳...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