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家住苏宁城市之光三街区的市民杨女士(化名),向本报新闻热线3838110反映,小区地下车库里垃圾堆积如山。由于空气不流通,对居民生活影响严重。事实究竟如何?记者近日展开了调查。
堆在地下停车位的垃圾
苏宁城市之光三街区的地下停车场,位于鸠江区云从路的支路——积玉路上。为了解情况,4月10日上午10时许,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记者顺着停车场的入口步行至地下,很快,和地面上鸟语花香、一尘不染格格不入的景象映入眼帘:建筑垃圾和少量生活垃圾堆积在一起,足足占满了8个停车位(如图)。
垃圾堆在此处似乎有一段时间了。一名附近的居民说自己3月底就来这里捡过废品。另一名自称是物业临时雇佣的清洁工也表示,垃圾已经堆了大半个月。最多的时候“一直堆到头”——他指着延伸至远处的停车位,记者数了数,有16个。
小区私家车主陈先生在下车前,特地戴上口罩。“每天车子上都要被‘盖\’上厚厚一层灰。”他告诉记者,小区建筑垃圾清运一直“不给力”,把垃圾堆在地下更是让人费解。“谁不知道地下空气不流通,污染更大?”
垃圾从何而来?究竟是小区居民丢在这里,还是从地上转移到这里?记者采访了该小区的保安、保洁和部分居民。大家的说法不尽相同。
“守法”成本高
陈爱华是北京均豪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芜湖分公司的负责人,今年1月,他和团队承接了苏宁城市之光的物业管理。“三街区的地下车库确实是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实际上一街区、二街区也有临时堆放点。”陈爱华称这实属无奈之举。一般而言,房地产开发商在建设中应该预留建筑垃圾堆放点。而目前该小区没有设置,只能临时将垃圾集中起来,再统一清运。
与此同时,小区业主不履行装修协议,也成为该物业管理的难点。记者了解到,业主装修时,物业会与其签订相关协议:业主要支付每平方米3.5元的垃圾清运费,且业主应将零散的垃圾袋装化,放在指定位置。但实际中,很多居民为了省钱省事,交给装修“游击队”随意处理。由于守法成本远大于违法成本,小区装修废弃的建筑垃圾随意倾倒现象始终无法杜绝。
为什么不增加人手、提高清洁频率,让垃圾每天都能运走呢?陈爱华表示,算上人工清扫和垃圾周转清运,这笔开支不是小数目。目前,这一成本完全由物业方负担,有些“力不从心”。
赤铸山路与云从路交口东南侧,有一块废弃的空地。清明节后,经街道协调,这里成为苏宁城市之光3个街区约3000户居民的建筑垃圾堆放点。不过记者10日在现场看到,转移到这里的垃圾很少。只有一名看起来50多岁、身穿保安制服的工作人员骑着小型的电动三轮车,缓缓地将垃圾运送过来。
如何破解清运难
眼下正值装修旺季,小区建筑垃圾随意倾倒现象,已然成为城市环境治理中的痼疾。如何走上规范清运正轨?这是小区物业管理面临的共同课题。
“这个问题的破题点有两个。”芜湖某知名地产企业物业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徐昌瑜认为:第一,小区在建设时就必须就近设置建筑垃圾堆放点,同时设置围挡,这也是城管部门的要求;第二,物业要勤快起来,垃圾“日清”,理应成为工作的目标。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要持续加强对业主的宣传引导。徐昌瑜说,在业主装修时,物业会登门拜访,了解业主实际情况,“大家都不愿多跑路扔垃圾。尤其是建筑垃圾,很沉。所以我们坚持一个原则,业主必须每天将零碎的垃圾袋装化,至少要送到楼下,我们负责及时运送到建筑垃圾堆放点” 。不过,徐昌瑜也认可了对物业而言“垃圾周转和清运成本高”的说法,并称“我们也是贴钱在做”。
记者了解到,对于规范建筑垃圾清运,上海等城市做过一定探索。比如环卫部门和小区物业一起制作发行“建筑垃圾清运卡”,以20%的补贴向小区物业或居委会出售,用以支付环卫作业队清运费用,激发各方主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记者 王世宁 文/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贾)昨日上午,记者在滨江公园看到,长江水位回落严重,岸边很多石头完全裸露出来。据了解,截至昨日15时50分,长江芜湖站水位4.55米,这比去年同期低2.6米。记者在江边看到,水面明显比前段时间变...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