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汪潜 在鸠江区石城社区芜轴小区,住着一个叫王冰菁的女人。今年54岁的她,照顾外婆已整整30个年头,孝老爱亲的感人事迹在当地早已成为佳话。 今年已经105岁的老太魏冬梅,因为有外孙女和外孙女婿的孝心和悉心照顾,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快乐和满足。王冰菁从小就在外婆身边长大,到现在依然记得小时候,外婆总爱拿着手摇扇帮她扇风,驱赶夏日的暑气;依然记得外婆用粗布条背着她去上海、北京到处玩。 1988年,王冰菁和爱人刚结婚不久,她便萌生要和年迈外婆一起住的打算。对此,丈夫全力支持。老太是浙江宁波人,当年跟着老伴跑船来到了芜湖,老伴去世后,老太就跟着王冰菁一起生活,至今已经整整30个年头。 老人年纪大了,骨质疏松容易跌倒损伤。那年,已经99岁的魏老太,趁自己一个人在家时偷偷地做家务,身体硬朗的她却因为拖地时水没干不慎滑倒。这一摔,老人就再没能站起来了。在医院治疗近2个月的时间里,王冰菁单位、医院两头跑。母亲也年近七十,为了不让母亲太过辛苦,王冰菁只要一休息就来医院照顾外婆。陪护并不容易,不仅要照顾老太的吃喝拉撒,还要谨记医生医嘱,随时关注老太状态,老太年纪大了又因病痛常常夜不能眠,那两个月,王冰菁几乎没睡过一夜好觉。 出院后,为让长期卧床的外婆做些简单的康复训练,王冰菁和爱人在天花上装了两个挂钩、挂了两只吊环,让老太可以做些简单的手部锻炼。王冰菁说,对一卧床的近百岁老人来说,锻炼可能太吃力了,但现在外婆除了不能起床,身体其他功能都很健康,手部也很有力量。 每天早上五点多,王冰菁就起床给老太准备早餐,老太是宁波人,喜欢吃甜食。王冰菁每天每餐便换着花样,饺子、馄饨、小笼包、粽子……变着法做给外婆吃。各种各样的水果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太床边盘子里每天都会放上一些时令水果。夏天天热,老人不能吹风,王冰菁就将客厅的空调打开,房门调整到合适的角度,既能让凉气进房门又不至于让老太受风寒。照顾外婆,王冰菁总能将每一个细节考虑周全。 王冰菁不仅对待自己的外婆孝顺备至,对待自己已80岁高龄的公公也是细致入微。夫妻俩曾多次想让公公搬过来和他们一起同住,但公公总以自己身体还硬朗为由,委婉拒绝了他们的好意。王冰菁便和丈夫在老人家允许的情况下,为他安装了一个监控电话,每天下午2点多钟打电话来关心询问,王冰菁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不会忽略家里任何一个老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陈旻从放低落户门槛到提供优厚待遇,技工热在全国各地的“抢人大战”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对技术工人旺盛的需求。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