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上午,一群特殊的老人相约芜湖小九华广场。60年前,他们是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来到芜湖支援江城建设,在老芜纺厂工作的上海青年;60年后,他们已经是扎根芜湖,在此成家立业的“老芜湖人”。60年再回首,我们这座城市经历了太多变迁,而当年的“上海青年”们胸中也有太多的故事想要诉说。
顾芝芳:
旅馆里报名想要看看外面的世界
1958年7月,顾芝芳还是个初中刚毕业的青涩上海小姑娘。“当时一心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记得第一天是在旅馆里报名,第二天就迁户口,第三天就坐火车来芜湖了。来芜湖都没有事先和父母商量,我记得我爸爸晓得后就哭了,但也没有拦我。当时一火车的上海小青年,刚开始上车大家开心兴奋得很,后来看着窗外的风景,一站比一站差,我就哭了,但没多少人后悔,出来了就出来了。”今年已经77岁的顾芝芳回顾当时来芜湖的场景,还是记忆犹新。“刚来芜湖的时候生活条件跟上海比当然比较艰苦,生活习惯也有点不适应。我在厂里跟着师傅一点点的学“穿扣”,人多的时候我们睡过水泥地。后来厂子要扩建,我们白天要工作,下班还要去太古码头扛砖。”顾芝芳说起这些苦的时候,旁边当年一起来芜湖的上海“小姑娘”们“起哄”说,当时最大的娱乐就是周末可以去厂里跳一跳交谊舞。后来在芜湖成家立业,直至1992年从芜纺厂退休,顾芝芳在这个当初下定决心要来的地方一工作就是34年。“这60年芜湖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越来越好,越来越美,我觉得芜湖这座城市非常好,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胡勇:
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会继承下来
胡勇是田家炳中学的副校长,他的父母都是当年从上海来支援安徽建设的,在芜纺厂工作。胡勇告诉记者:“父母经常会在家里聊起当年刚来芜湖的往事,比如刚来芜湖不太适应没有自来水,要去水塘里洗衣服,但更多谈起的是对芜湖这些年来积累的越来越多的爱。”
“我的父母那一辈年轻时候从繁华的大上海来到小小的芜湖市,将最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这座城市,他们来芜湖的这60年,既经历了激情燃烧的岁月,也经过了挫折、波折,见证了改革开放,见证了新时代,他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已经深深传达给了我们,我们也一定会继承他们身上的优良品质和家风。现在,这批老人的第三代都已经长大成人,当年的上海青年已经深深扎根在了芜湖这片土地,我们作为晚辈,要不忘初心,继承他们当年的雄心壮志,请他们放心,我们会将芜湖这座城市建设得更好。”
一位老人的话更是令人动容:“年轻的时候我们响应国家号召从上海来到芜湖支援城市建设,现在,60年过去了,我们热爱这个当初作出选择要来的地方,希望芜湖的明天更加美好。”记者 胡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昨天从市教育局获悉,2018年芜湖市中考政策性加分政策已经出台,具体对象和标准为:(1)《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