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闻 无为新闻 芜湖县新闻 繁昌新闻 南陵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芜湖新闻 > 正文

金庭柏回顾芜湖改革开放(四)

来源:芜湖日报 2018-06-20 07:17   https://www.yybnet.net/

(五)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选址在前马场。也许这里在多少年前曾经是一个养马或驯马的地方,以缓坡丘陵为主,中间有一个小村庄和少量稻田。这块空地,在市区城南和城北之间,离长江江岸只有百米之遥,是前任老市长刘健农在规划时特意留下的,他说,也许未来建设中会派上用场,如今果然是派上大用场了。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外贸集装箱码头、拟作为军民两用的飞机场以及规划中的长江大桥,都在五公里范围之内,交通极为便捷,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理想之地。

在省委皖江开发会议之前,这个开发区还是纸上谈兵,停留在一张规划图上。那次会议是夏天,时间也紧,当时规定所到的视察现场,只在汽车上听汇报。因为我们对这次会议的主要希望集中在争取“开发区”,所以提前要求,经过批准,安排在“开发区”路边下车停留一次。为了便于与会人员听取汇报,我们连夜赶制了一块特大的木牌竖在路旁,将开发区规划图复制在上,对四面环境标得清清楚楚。但对于与开发区相关的视察点,就只能在车上汇报了。与会人员共乘坐四辆中巴汽车,我们准备了四部录放机,将汇报内容统一录制在上面,要求汇报内容与经过的视察点同步。引导车是我们派的,车速可以控制,为使录放机转速与车速相对应,每辆车上,有专人掌握时间,准时开启录放机。为了力求准确,我和秘书长田唯谦来回测试好几趟。人民日报记者张振国对这些情景都看在眼里,他说:“为了争取这个开发区,你们真可谓用心良苦!”苍天不负苦心人,开发区终于取得了省委皖江开发会议的认可。可是一经启动,困难就接踵而来。

首先是芜湖应该不应该建立开发区?在干部群众当中,多数人持肯定态度,但感到芜湖和省里的财力都有限,担心难以实现。也有一部分人不赞成,有的说,芜湖把现有工业搞好就不错了,还搞什么开发区?也有人说这是追浪头,赶时髦。当然,这些思想问题通过宣传教育,是可以解决的。更大的压力来自国家当时的政策。那个时候正值国家治理整顿时期,中央规定,禁止地方未经批准擅自建立开发区。中央对浙江省奉化市擅自搞开发区的事件,在全国通报批评,并坚决予以制止。当时市税务局局长张元信专门拿了一份文件送给我看,是国家税务总局转发国务院规定,任何地方随意搞开发区,将严惩不贷。张元信在这些重点语句下面划了粗粗的黑杠,这是好心劝我不要触雷,不要撞高压线。外界对芜湖搞开发区也有非议。我们从上海请来了一批老同志,为芜湖的发展出谋划策。他们对芜湖搞开发区也不赞成,说上海有了浦东那么大的开发区,南京也有开发区,芜湖再搞开发区没有必要,弄不好开发区就会晒太阳。

开发区到底搞不搞?形势迫使我们必须认真思考而且要做出抉择。

我们经过分析认为,中央和国务院是从全局出发的。不顾条件乱搞开发区当然应该制止,但是不能一律化。三中全会不是强调实事求是吗,芜湖有芜湖的实际情况,芜湖要发展,不扩大开放,出路在哪里?浦东开放,皖江开发,多么难得的机会!如果层层上报,等待中央批准再去建开发区,要等到哪一天?即使国家批准了,那时大家都来搞开发区,还有什么先行的优势?想来想去,这个机会不能错过。再说,我们是自办开发区,不要国家投一分钱。而且,芜湖的老城区非常拥挤,建好了开发区,即使一时引进不了外商,作为老城区的扩展,也不会让它晒太阳。以上这些,使我们领导班子达成共识,下定了决心:开发区非建不可。

经过多方筹备,开发区要开工了。我们正式报告省委,请省里领导来参加开发区开工典礼。迎来的是省委的电话通知,概括起来叫“四不”:不登报,不广播,不上电视,省里不来人。这使我们有点失望,有点彷徨。我们正在开常委会,讨论开工问题,常委们让我再找省领导争取来人的事。我给省里主要领导打了电话,要求来一位副秘书长也好,就这也没有得到同意,就这样,我们常委仍然决定,按时开工。

既然省里不来人,我们就按照我们的意愿来办。第一,典礼名称叫“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典礼”;第二,《芜湖日报》头版头条大字标题报道。同时发表了一篇社论《走昆山之路》。这篇社论,一方面表明我们是自办开发区,另一方面,是为了规避“擅自”的责任。不仅芜湖电视台,而且邀请了安徽电视台派记者来参加,安徽电视台非常支持,派来了女主播胥午梅(后调中央电视台)前来采访,第二天就播发了。

1990年9月2日,开发区开工建设。本来应该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可那天却是阴云密布,大雨倾盆。我心想,今天的典礼场面一定很惨淡,没想到机关干部和群众的热情很高,有1000多人冒雨来参加。那天风特别大,把典礼的横幅也吹断了,我穿着雨衣,帽子被风吹到脑后,头发被吹得站了起来,雨水满面,一副狼狈相。我作了简短讲话,然后和市长赵衡蘧两人各铲了一锹土,实际是铲了一泥浆,糊在纪念碑石上,就算开工了。胥午梅和摄影记者站在泥泞里来采访我,叫我谈感想,我只说了一句话:“我们的开发区在风雨中诞生,必然在风雨中成长壮大!”

其次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开发区?

作为建设项目,必须首先经过省经委和计委批准立项。芜湖市的开发区第一次规划面积为10平方公里,起步区为0.5平方公里,这是按照深圳的模式来的。报批立项,就是报0.5平方公里的起步区。省计委和经委不同意以“开发区”的名义立项,因为全国内地市一级都还没有开发区,他们要求改名“经济小区”。那就“经济小区”吧,只要允许开工就行。

不管批文叫什么名字,我们要建设的是经济技术开发区,目标是国家级,所以必须坚持按照沿海开发区的样板,高标准高质量地进行建设。为此,我们成立了开发区建设指挥部,由市长任指挥长,需要选一名精明强干的人来具体负责。经过遴选,确定了王名轸同志。这个同志工作热情、踏实、责任心强,勇于拼搏,人称“拼命三郎”,由他担任副指挥长,坐镇指挥,并且派他到深圳等地的开发区观摩学习后,确定以深圳开发区七通一平(通路、通电、通讯、通给水、通排水、通燃气、通热力和土地平整)的标准进行建设。在八十年代,沿海建开发区,每平方公里需要投入一亿元,到九十年代,就需要1.5亿元了。起步区虽只0.5平方公里,但所有设备和管线都要考虑到对规划的10平方公里扩展的需要,这样,起步区资金投入至少需要七八千万元。省委确定省财政投资公司贷款九千万元,结果只应承七千万元,最后到位只有五千万元。芜湖市那时已是两年赤字,仍然挤出了两千万元资金,才勉强满足了需要,没有要国家投资一分钱,是名副其实的自办开发区。

对起步区工期的要求是8个月,即到1991年5月完工。当时我给王名轸下了死命令,如果不能按时完工或者质量达不到要求,就要撤他的职。施工条件相当艰苦。指挥部是借用当地村委一间房子,里面摆了一张台球桌和一张条桌,几条长板凳,加上几张图纸,就是办公室的全部家当。王名轸果然不辱使命,他日夜都战斗在工地上,就连他母亲病重在床,他自己高烧40度,都没有离开工地。因此,不但按期完成了任务,而且,经过验收,质量完全合格。在施工的八个月中,前三个月主要是修通和拓宽周围的道路,开发区施工实际只用了五个月。当然,这与全市人民对开发区建设的热情支援也是分不开的。只要是开发区的事,所有部门和单位都开绿灯。尤其是开发区所在的鸠江区委和区政府,顾全大局,真心实意地为开发区的建设服务。区委书记章传几亲自出面,挨家挨户地做拆迁户的工作。一次因拆迁资金未及时发放,部分人聚众起哄,章传几挨了打,还挺身而出为市里承担责任。

最后就是如何寻求国家的支持,争取成为国家级的开发区?按照程序,要争取国家级开发区,首先要成为国家级的开放城市,与之匹配的还要有国家级的开放口岸,能够对外籍轮船开放。

开放口岸是首先争到的。朱家桥码头的提前建成是基础。我们向国务院申报后,国家交通部等有关部门组织了专家评估团来芜湖实地考察。我在汇报时,讲到芜湖人好做梦,梦长江大桥,梦对外开放,包括对外籍轮船开放。专家听了很感兴趣,经过评估,条件合格。在总结会上,专家团的负责人笑着对我说,你的外轮开放梦,今天就可以实现了。

争取国家开放城市,是国务院特区办给我们通的信息。我们芜湖是内地与特区办结识较早的城市,芜湖的开放和争取国家级开发区,都是与特区办的支持分不开的。我们第一个开放学习班,就是请的特区办的综合司毛司长来作的报告。这位毛司长对芜湖人盼求开放的迫切心情,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也为特区办了解芜湖打下了基础。

特区办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国务院的新建机构。我跑了无数趟国务院,不知特区办门朝哪开。正因为是新机构,有一种新作风。他们的办公条件很简陋,但接待基层的态度很热情。由于国务院已明令禁止地方建开发区,我是抱着挨批的态度来到特区办的。特区办副主任赵云栋同志接待我,想不到他对芜湖自办开发区却表示赞赏,说芜湖开放条件很好,自力更生办开发区决心很大,精神可嘉。他说,我们特区办也有这个设想,在内地有条件的地方设一个国家级的开发区。同时,他还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国家正在考虑开放沿江城市,让我们争取第一批拿到这个帽子。他说,有了这个帽子,再报开发区就顺理成章了。特区办领导的态度使我们喜出望外,也大大增强了我们开放的信心。回来以后,我们立即要求省政府报请国务院批准我们为沿江开放城市。1992年5月16日,国务院就正式批准了,同时批准的还有重庆、岳阳、武汉和九江。

当我们带着这些新的进展再次来到特区办,申报国家级开发区时,是国务院副秘书长兼特区办主任何春霖接待我们的,他对芜湖开发区的建设表示充分肯定,同时要求我们要继续抓紧地面配套设施的建设,包括建一些标准厂房和必要的生活设施,迎接客商的到来。同时还得到一个信息,1992年5月,特区办将在内地选择一个地点召开有关开发区的工作会议,我建议在芜湖召开,他们表示赞成。后来省里怕我们接待条件不行,移到合肥去开了。会后我们邀请与会的领导同志到芜湖实地考察。特区办几位主任和部分司长都来了,不仅考察了开发区及其周边环境,对于埋在地下的设施还审查了录像,大家都表示满意和赞赏。

1993年4月,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那天,开发区举行挂牌仪式,国家、省领导都到场了。那天,芜湖市万里晴空,艳阳高照,红旗招展,锣鼓喧天。这个场面,跟开发区风雨奠基的惨淡景象,成了鲜明的对比。那天,我在安庆家中看电视,看到这个场面,心情无比激动,芜湖人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芜湖的发展将掀开新的一页。

国家级开发区,不仅是名声响亮,更重要的是政策优惠。外商投资企业经营十年以上的可以享受从获利年度起,两年免征、三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由于我的后任用足用活国家的政策,大力招商引资,提高服务质量,使得开发区成了一片投资的热土,大批客商纷至沓来,到1995年,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90%集中在开发区,开发区的GDP已经占到芜湖市的半壁江山。现在,开发区已经发展到120多平方公里,经开区的经济总量已经将近1000亿。这是二十多年来,芜湖历届领导对开发区苦心经营的成果。

(未完待续)

本文摘自2016年9月市档案局、市老干局、市广播电视台对金庭柏同志的专访。

新闻推荐

搭乘客运车辆遇险怎么办? 芜湖市举办首个交通“安全开放日”活动

本报讯在公交车上遇到紧急情况怎么办?乘坐网约车要留意哪些安全事项?骑共享单车有没有年龄限制?作为全国第十七个安全生产月...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金庭柏回顾芜湖改革开放(四))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