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读书时代”其实是我生造的词,生造的时间是在今年芜湖市妇联主办的“与爱同行520主题读书会”上,那日,满是历史印记的雨耕山内思礼堂里,各行各业的女性们济济一堂,只是,当着诸多各有造诣的来宾谈读书,自然是底气不足,转念一想,只要是真实经历,只要是真心感悟,也不妨坦然直言。
既然有“后读书时代”,必定要先说“前读书时代”,无非是无书可读,无好书可读,年年的读书日前后,都能看到类似的文章。当读书需要用节日来渲染,当读书需要用活动来推广,那可就是到了“后读书时代”了,如今我们有了众多好书,却再没有了读书的心境。是啊,有了手机阅读的便利,有了网络阅读的海量,我们还喜欢纸质书的什么呢?当时,站在内思礼堂的发言席上,我的内心也是一片迷茫。
曾经,《鸠兹三人行》栏目做过“最书房”系列,邀请了众多作家学者谈读书话题,他们中有茆耕茹、李幼谦、周元琳、谈正衡、何更生、丁以能、方维保、张双柱、卢丽娟等老师,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家中书柜满墙,对于我们提出的网络时代如何读书的问题,睿智如他们,都没有否认网络时代阅读的便捷,但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坐拥书城”的……是充实感?还是富足感?环顾内思礼堂,看着众多身着旗袍的女性,我想到了一个词,对,是仪式感。
仪式,是一种外在的敬重,更是一种内在的修为。当代书法家朱以撒曾有一篇散文《清洁精神》,说的是有一位乡下秀才,砍柴归来,邻人央写书信,秀才沐浴更衣后,待神清气爽后方才研墨执笔,彼时,内心安宁,如白莲绽放,澄净内敛。这,就是中国文人的仪式感吧。
现代生活喧嚣快捷,很多人都在心中吟诵木心的“那时慢”,而在“后读书时代”,读书,除了仍然有汲取知识的用处,还可以让生活慢下来,让内心静下来,而关于女性读书,一位灯下读书的母亲,于家庭而言,于子女而言,还有比这温馨向上的和美画卷吗?
主持人简介:
王毅萍,芜湖广电文化栏目制片人,芜湖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新闻推荐
本报讯8月30日,芜湖市科协召开八届四次全委会。会议传达了省科协九届十二次全委会精神,审议通过了常委会工作报告。市委副...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