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来到鸠江区湾里街道金湾社区湾里村走访发现,本来搬到市内居住的居民已有人搬回。原来,该街道老村庄之一的湾里村整改已近尾声,生活环境大变样。一些居民经过比较做出了现在的选择。记者进一步了解得知,居民们从城市搬回老村庄,不仅是因为这里的居住环境得到提升,而且与家门口的“湾里小站”密切相关。
多举措治理居住环境焕然一新
当日,秋高气爽,记者来到湾里街道金湾社区。该社区是由金湾、三塘、杨王3个村改居社区合并而成。近年来,为不断改善社区生活居住环境,在改造完善现代化住宅小区的同时,该社区在鸠江区和湾里街道支持下,陆续对原有的保留老村庄进行整改。在湾里村,记者看到,不管是道路还是房前屋后,或者村前废弃的铁路上,都看不到垃圾,村民房舍的外立面均涂刷成统一的赭红色,四处是挺拔的大树,房前屋后的池塘里也很清澈,周边还有金属护栏,建了护坡,以保障安全。
在走访中,记者遇到了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晋泽付。老人家今年76岁,是湾里村老书记,很有威望。他告诉记者,就在今年5月前,湾里村一度让人看不下去,由于小站不再使用,经过车站的铁路也只有一段得到保留,许多村民便沿着保留下来的铁路乱搭乱建,乱扔垃圾,家禽家畜满地跑,到处是家禽家畜的粪便,村里的池塘也因为生活污水的排入而变得又黑又臭,有点办法的居民都搬出去了,留下的多为舍不得走的老人。
今年5月以来,鸠江区、湾里街道持续发力推动“清洁城乡,美化家园”行动,对包括湾里村在内的老村庄积存垃圾等各类堆放物和乱披乱挂进行了集中清理,对老村庄的正立面墙面进行了粉刷,对老村庄的下水设施全部改造,将生活污水全部引入污水净化设备后排放,对老村庄的地面进行硬化,并购置健身器材放在指定位置,供居民锻炼,对老村庄内水塘进行清淤,并进行护坡加固,四周设置不锈钢栏杆,对沿街破损店面店招全部统一进行了更换,对村边铁路沿线进行整治,种植树木和铺设草皮,目前改造工程已接近尾声。
在采访中,抱着孙子散步的一位大妈告诉记者,“以前是不可能这样抱着娃娃这么走的,生怕踩到鸡粪狗屎,儿子儿媳就搬出去了,现在看着环境改善了,又打算搬回来了。搬回来好,我和老伴天天能看到孙子,一家人热热闹闹”。
居民对家门口的“湾里小站”有期盼
看到记者来采访,有些居民就围了过来,纷纷说着老村庄改造得好,“这么好的环境,独栋小楼,汽车进出方便,而且周围都是乡里乡亲”。大家兴高采烈地说着能搬回来的喜悦。还有居民告诉记者,他们也到一些乡村去过,“我们村现在不比他们差,而且还有特色,如果运作得好,我们这里也能搞起农家乐、特色游,大家在家门口很有可能做一番事业”。
居民所说的“事业”是指如何将“湾里站”这个小站打造成一个旅游休闲项目。在居民带领下,记者重新认识了与湾里村融为一体,紧挨铁路的这座小站。至今还生活在这里的站长陈建新介绍了小站曾经的历史。陈建新今年80岁,1960年在该站任值班站长,后任站长。他说,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国开始修建江南铁路,1935年,南京中华门经芜湖至宣城孙家埠通车,1936年,在所经湾里乡增建车站并取名湾里站。日军侵华期间,江南铁路被日军占领,受到严重破坏。1958年,经过政府维修,宁芜铁路全线贯通通车。1981年,皖赣铁路全线贯通,宁铜线不再是支线尽头,南京西站发往铜陵、黄山、景德镇方向去的普客列车都在湾里站停靠。进入21世纪后,铁路事业大发展,湾里站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陈建新说,虽然湾里站不再为铁路运输作贡献,但是他看着身边芜湖长江大桥引桥铁路线的建成通车,以及几年前宁安高铁的通车,他非常自豪。自豪的不仅是陈建新,生长于斯的湾里村居民均有这种情怀。有居民告诉记者,自己刚搬出去住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晚上听不到火车的声音还睡不着觉,“现在能回来真好,我们听说政府鼓励大家搞农家乐、特色旅游,便想着回来能搭上这趟车”。甚至有居民已谈起了对小站未来的“规划”,“工业旅游与周末休闲结合起来,肯定有搞头”。
对此,湾里街道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自己在湾里村生活过,对这里非常有感情,“现在通过整改,湾里村与湾里站均变得非常吸引眼球,居民想创业可以理解,我们在其他省市也看到过类似小站开展工业旅游的先例,如果有相关企业单位与居民打算在此干一番事业,我们也会为其搭建桥梁,发挥协调作用,来帮助解决困难,我们也希望这座已有80余岁的小站还能焕发青春,在鸠江区发展旅游事业,在百姓创业中再立新功”。
图为整改一新的金湾社区老村庄湾里村。
记者 吴敏 实习生 陈攀攀 文/摄
新闻推荐
新闻回顾:日前,镜湖区红星社区反映,辖内一些原重型机床厂退休老人遇到难题,他们的退休工人管理办公室和活动室被滨江山庄小区...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