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几位女子身着汉服、头戴发簪徐徐走来,让人恍惚间觉得回到了古时。这般诗意的一幕,却时常出现在如今的大学校园中,这些年轻人都是——汉服爱好者。
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近年来,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逐渐觉醒,很多人开始反思考究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此背景下,汉服文化也日渐兴起、流行,有了越来越多的“拥趸”。在芜湖高校,就有这样一帮传统文化的追随者,他们喜欢汉服,推广汉服。
穿汉服很“讲究”
10月13日,在师大校园的社团招新现场,几个装扮精致的古典“美人儿”,让不少过路人驻足欣赏。这些“古人”,并非“穿越”而来,而是安师大汉语桥协会的成员,她们身着汉服,梳着发髻,头戴发簪,画着明媚的妆容,向众人展示古风之美,推介传统文化。展台上,一些图片颇有意思——各种样式的汉服、发簪,甚至是历代妇女唇妆的样式……姑娘们在现场侃侃而谈,让人听了不禁觉得,汉服爱好者的世界,是如此新奇而有趣。
“我穿的这一身,是魏晋风,但是不能让内行看到了”,展台后,一位姑娘笑着说道,她这一身轻薄飘逸的刺绣汉服,是仿照魏晋的形制,但商家为了衣服更漂亮,做了一些改良,她自己很喜欢这种仙仙的魏晋风,但在汉服“业界”来说,不够准确。在一般人看来,汉服就是衣袂飘飘的样子,其实深入了解后才发现,汉服有着严格的形制特征。
当天,姑娘们穿起了多种形制的汉服。“我这一身是宋代的对襟齐腰,下身是百迭裙。”“我穿的是明代流行的袄裙,风格比较端庄秀丽。”此外,还有襦裙、曲裾等等。现场还有两位男生,穿起了圆领袍、直裰……这些在外人看来有些生僻的字眼,在汉服爱好者的口中,却是张嘴就来,说得头头是道,可见他们对于汉服的热爱。
汉服之美
由内而外
为何会喜欢上汉服?多数“汉服控”都会回答你:因为它“好看”。的确,穿上汉服的女子清丽飘逸,富有古典的韵味;穿上汉服的男子,则有儒雅洒脱之感,颇具气质。除了“颜值”,汉服爱好者们或多或少都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喜欢历史、中国风、汉元素等等,汉服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悠久历史文明的一个缩影。“小时候就喜欢历史,高中时逛这类贴吧、B站,看到有人穿汉服很独特,慢慢地就有了兴趣。”协会中,一位名叫“朝雨”的女孩告诉记者,上大学后加入协会,体验汉服的机会便多了——汉服巡展、汉服秀,手绘汉服形制,参加汉服专业机构开展的讲座、制作课程等等,让她过足了“汉服瘾”。
汉服的价格,与不同材质和制作工艺有关。女孩们介绍,普通的汉服一两百块钱,网上就能买到,但用料精致、手工制作的,那价格便高了去了。身着汉服,还要搭配相应的发型、发饰、妆容等。汉语桥协会会长刘悦雯,当天便是一副“地道”的汉风装扮——身着明制袄裙(上身穿袄,下身穿裙),脖子上戴着璎珞(古代用珠玉串成的饰品),头发梳成了古风发型,插着精巧的发钗,额头贴着花钿(古时妇女脸上贴的花饰,有红色、黄色、绿色),脚上穿着弓鞋……一派古风古韵,就像是从画里走出的女子。
传统文化变新潮
汉服文化在年轻人当中兴起,有人说,这是传统文化复兴的一种载体,但也是时代开放的个性化产物。师大汉服爱好者们介绍,她们不仅在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或开展汉服活动时会身着汉服,更是努力将汉服“日常化”,平常出去游玩、逛街也会穿一袭汉服。“会有异样的眼光,会有人觉得是奇装异服吗?”面对疑问,女孩们非常自信地回答:“不会啊,他们都会觉得很好看,有的还会跑上前来问我,说,原来这就是汉服!”
“推广汉服,是我们这一代青年想去做的事。”刘悦雯坦言,像韩国的韩服、日本的和服,在重要场合、传统节日甚至是日常中,很多民众都会穿着,而国人穿的多是西化的服饰,拥有悠久历史、深厚底蕴、浓郁民族文化风格的汉服,理应受到传承和弘扬,这也有利于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据介绍,今年共青团中央发起举办了“中国华服日”,对于汉服爱好者来说,这更加坚定了他们推广汉服、弘扬传统的信心,而这份发自真心的热爱,会让他们努力并快乐地前行。不仅是汉服,在当日的招新现场,各类“中国风”社团进行了风采展示,戏曲、茶道、汉舞等表演轮番登场,可见传统文化在年轻人当中越来越“潮”。
记者 康丽 文 梅韬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由芜湖市委宣传部和芜湖市文明办主办的“中江大讲堂”,本周六将精彩再现。具体时间为10月20日上午9:00,地点为百花剧...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