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耳边嗡嗡叫,打又打不到,睡也睡不好。”“一觉睡起来,脸上多了n个红包”……最近,江城不少市民都抱怨深受蚊子困扰,“感觉忽然间蚊子多了起来?”这并非大家的错觉,芜湖市疾控中心的监测显示,4月中下旬蚊媒密度开始明显上升,5月份仍将保持这一趋势。专家提醒市民,驱蚊别过度依赖化学品,物理方法更安全。
每年4月开始,市疾控中心就会进行蚊媒监测,主要目的是为了防病。芜湖“本地蚊子”有三大类:白纹伊蚊,俗称的花蚊子,战斗力很强,24小时都可能出来咬人,上午和下午各有一个吸血高峰;淡色库蚊,最常见的灰蚊子,一般白天休息晚上咬人;第三种是中华按蚊。
中心急传科的专家介绍:“从现在起,蚊子就会活跃起来,密度显示为上升的抛物线,到6、7月份雨季时达到最高峰,8月份有所回落,9月份再出现一个次高峰。”专家分析,蚊子多与气候因素直接相关,“尤其是时晴时雨的天气,非常有利于蚊虫繁殖。”
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其气流会让蚊子辨别方向,最终锁定目标。同时,人体的气味物质,如乳酸、丙酮和辛烯醇也是诱因。婴儿身上的奶香,是蚊子的“大爱”;孕妇比普通人新陈代谢快,也更易被叮咬。此外,蚊子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穿深色衣服相对更招蚊子。如果身上还有汗水,那肯定会被“袭击”。
疾控专家表示,“防蚊关键是要及时清除室内外大小积水,倾倒缸缸罐罐,包括花瓶、花盆(托盘)、水槽、水桶积水等,体积较大不便倾倒的,可以养几条鱼。”另外,尽管防蚊招数越来越“高科技”,但物理方法才是最安全的。点蚊香、使用驱蚊液、喷洒化学药剂,这些都有隐患,且不可过量。最好的办法是使用蚊帐、纱门、纱窗等。如果在户外,穿上长衣、长裤,减少皮肤暴露。被蚊子叮了,可以涂一些药膏、药水;情况严重的,或引起过敏等并发症的,要及时就医。蚊虫传播的疾病主要有乙型脑炎和痢疾两种,建议儿童接种相应疫苗。
记者 程茜
新闻推荐
期中考试之前,学校组织了一场足球比赛,缓解考试前的紧张气氛。那天,雨刚刚停,地面很湿滑,可是足球队员们却热情高涨,足球比赛按...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